本文作者:adminddos

“深度游”还是“变相收费”?景区定价需透明合理

adminddos 2025-07-24 16:58:23 3 抢沙发
“深度游”还是“变相收费”?景区定价需透明合理摘要: ...

景区 " 拦路收费 " 的新闻,又吵起来。

7 月 21 日,有网友发帖称,在甘肃张掖市马蹄寺至金塔寺的 208 县道和 334 乡道上,遭景区人员设卡收费,每人 300 元且不包含景点门票。网友质疑,这笔费用成为按人头缴纳的 " 过路费 "。

(图源:上游 · 新闻)

7 月 22 日,肃南县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设卡收费属实,该行为不合适也不合法,今年已收到多起类似投诉。7 月 23 日,肃南县文旅局发布通报称,景区不存在拦路设卡收取 " 天价过路费 " 问题,收取的 300 元 / 人费用,实际为景区 2023 年 1 月推出的深度游产品费用。

当地文旅局迅速澄清,称游客眼中的 " 天价过路费 ",是 2023 年推出的深度游产品,包含专属线路讲解、小众景点游览等服务。表面上看,这符合《价格法》中 " 自主定价、自愿消费 " 的原则,但游客的质疑并未完全消除。

其中最关键的质疑在于,景区在推广时是否充分告知游客?从多名网友反馈来看,部分游客是在自驾途中被拦下后才得知需付费,甚至有人误以为这是公共道路的 " 过路费 "。这种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公众对景区行为的误解。

更让人质疑的是,这个高价项目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普通门票才 39 元,而深度游收费 300 元还不包含基础门票。也就是说,仅服务费就高达 261 元。景区如果真想通过差异化服务盈利,就必须提供与之匹配的体验价值,而不是靠 " 信息差 " 或 " 稀缺性 " 来制造高价。从游客反馈来看,显然这个项目的性价比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图源:上游 · 新闻)

这次争议的核心,还在于公共道路的使用问题。208 县道和 334 乡道部分路段穿越景区,导致非游客车辆可以免费通行,而旅游车辆却要额外付费。这种 " 双重标准 " 自然引发质疑:公共道路是否被景区 " 私有化 " 了?虽然当地回应称已设置绿色通道,但这种将公共资源纳入收费范围的做法,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事实上,类似问题在国内景区并不鲜见。部分景区为增加收入,将公共资源 ( 如山路、水域 ) 划入收费范围,甚至设置关卡强制分流。这种做法虽短期能提升营收,却可能损害公众利益,甚至违反《公路法》中关于公共道路使用的规定。马蹄寺事件提醒相关部门:景区开发必须厘清产权边界,避免将公共资源变为牟利工具。

景区想要盈利本无可厚非,但盈利也得盈之有道。盈利的基础,是要做好公共服务。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马蹄寺景区的管理存在明显短板。官方通报中提到 " 解释引导不到位 ",工作人员对政策不熟悉、引导标识不清晰、分流措施生硬,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游客体验。更离谱的是,连文旅局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收费政策,这种管理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现在虽然暂停了深度游项目,但如果根本问题不解决,难保不会换个名目卷土重来。景区管理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现在的游客都不傻,信息也很透明,靠 " 套路 " 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其在收费项目上动歪脑静,不如老老实实提升服务质量。把路线设计得更合理些,讲解做得更专业些,配套设施搞得更完善些,游客自然愿意买单。

这些 " 天价过路费 " 争议,也给所有景区提了醒:旅游经济不是 " 一锤子买卖 ",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商业利益和游客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把游客当韭菜割,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己的长远利益。推动服务向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才是景区走向盈利的起点。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