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制裁阴影下的伊核谈判,难解地区紧张僵局

adminddos 2025-07-25 15:09:21 2 抢沙发
制裁阴影下的伊核谈判,难解地区紧张僵局摘要: ...

近日,英国、法国、德国宣布与伊朗开启核谈判。在上月伊朗以色列冲突背景下,此轮谈判实际上是各方加强接触的一次试探性举动。但在美伊结构性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此轮谈判实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较低。

" 快速恢复制裁 " 威胁

在此轮核谈判前,英法德三国正对伊朗威胁采取所谓 " 快速恢复制裁 "。该机制来源于 2015 年达成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朗核协议,其中明确提出 " 快速恢复制裁 " 机制,即允许签署国在伊朗违反协议时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英法德三国外长明确表示 8 月底为达成伊朗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否则就将使用该机制恢复对伊朗制裁。

英法德此次主动与伊朗谈判,是美西方阵营内部协调的产物。在美国直接空袭伊朗核设施后,伊朗已暂停与美国的直接对话,将谈判渠道转向欧洲。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英法德的介入具有双重意图:一方面,通过与伊朗谈判摸清其核政策底线,为美伊间接沟通搭建桥梁;另一方面,在保持对伊朗强硬立场的同时,避免地区局势进一步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对伊朗的态度与美国高度趋同,均坚持 " 有罪推定 " 原则,即要求伊朗先采取 " 切实措施 " 改变核发展路线,才能换取制裁放松。这种预设性立场使欧洲在谈判中难以作出实质性妥协,更不可能偏离美国对伊朗政策框架。

对伊朗而言,此次谈判是在对美博弈中的重要战术调整。上月与以色列冲突后,伊朗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对内需维持强硬形象以巩固政权,对外需避免经济制裁进一步升级。这种矛盾促使伊朗采取 " 以谈促缓 " 的策略——既通过谈判展现外交灵活性,又以强硬立场争取谈判筹码。伊朗一方面需要维持对核谈判与核协议的强硬立场,避免国际社会产生伊朗处于弱势地位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存在的经济与发展困境,也需要在核协议上达成突破,避免英法德加入制裁使其经济雪上加霜。

达成突破可能性低

在此背景下,此轮谈判实现明显突破的可能性不高,更可能是一次各方试探立场的会议。

首先是美国缺席导致谈判效用大打折扣。相关历史表明,在美国不解除对伊朗直接制裁的情况下,伊朗无法通过核协议获得所期待的制裁放松。因此在美伊不直接交流的情况下,欧洲国家与伊朗谈判更多只是一种信息传递。而此轮谈判定位在副外长级,更是会议作用有限的体现。

其次是美欧分歧导致欧洲的中间人作用进一步下降。早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欧洲国家就曾试图规劝他不要退出伊朗核协议,但并没有产生效果。目前特朗普与欧洲国家在乌克兰问题、关税问题上存在更多分歧,欧洲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也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发挥战略自主性的动机与空间实际上都不大。

最后是伊朗核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伊朗核问题表面是伊朗能否发展和平核能的问题,实质是伊朗的地区地位问题。美国及其中东盟友以色列的最终目的,是借核问题削弱伊朗的地区影响力,使伊朗边缘化,重塑中东战略格局。而伊朗虽在与以色列冲突中遭受损失,但谋求地区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未变。伊朗未在美国的 " 极限施压 " 下作出根本性妥协,核计划的韧性也得到证明。因此,只要美伊双方在核心利益上无法找到让步空间,任何形式的谈判都只能是僵局中的 " 中间转场 ",无法改变未来高度不确定的博弈走向。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周亦奇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