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债市出现显著调整,债券基金净值普遍承压,尤以重仓长端利率债的基金为甚。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超半数债券基金业绩告负,其中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6个月持有、德邦锐裕利率债等多只主要配置长债的基金,月内净值回撤超1.5%。年内净值亏损的债券基金数量也随之扩大至426只。
在净值调整压力之下,部分债券基金持有人选择赎回。此轮债市调整何时休,备受市场关注。
债券基金净值承压
随着债市调整引发债券基金净值波动,一些持有人的担忧情绪有所增加。
一位基金投资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来今年债券基金的收益就低,一波动就没了。”
近期参与科创债ETF营销的一位券商销售告诉记者,没想到债券市场会突然迎来调整,此前配置科创债ETF的客户几乎都出现亏损,极小部分资金出现赎回。截至7月25日收盘,近期上市的科创债ETF场内现价均不足100元,这意味着持有人均未能实现盈利,而年初上市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现价也跌至100元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债市调整有明显的结构性,调整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长端利率债以及部分信用债。如2只场内交易的30年国债ETF近5日跌幅超过1.6%,而短融债ETF价格波动不大。
另一位基金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在关注到债券基金净值调整后,我赶紧去看了下基金账户。其中一只纯债基金尽管有亏损,但亏损幅度不大,反而是另一只‘固收+’基金的收益创下新高了。”
从交易层面看,恒生前海基金固收投资总监李维康分析,股票与商品近期持续上涨,风险偏好提高,使债市承压。近一周利率曲线先陡峭,长端调整为主,短端在上周初还有下行,此时属于对风险偏好提升后期限利差需要提升的定价。但是7月23日—7月24日,短端亦跟随长端调整,或许是因为基金赎回开始逐渐增加,尤其是周四下午14点后利率快速上行,应该就是对赎回的反应。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吕瑞君也认为,近期在“反内卷”的政策逻辑推动下,股市和商品都走出较为强势的行情,风险偏好的回升压制了债券的表现。
赎回量较大形成扰动
近一周债券基金净值调整压力较大,部分债券基金持有人进行了赎回。部分投资者向记者表达了债券基金是否会再度出现类似2022年底那种大幅回撤的担忧。Wind数据显示,2022年年底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曾发生了超1%的回撤,调整时间达一个半月。
近一周以来,已有10余只债券基金产品因发生大额赎回而不得不对基金份额净值的精度进行调整。如银华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基金D类份额于2025年7月24日发生大额赎回;金鹰添福纯债C类基金份额、泰信汇盈债券基金均于2025年7月23日发生大额赎回;圆信永丰兴利债券型基金E类份额于2025年7月22日发生大额赎回。
此外,部分债券ETF也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现象。7月24日,6.56亿元资金从债券型ETF净流出,资金持续净买入债券ETF的纪录出现中断。
近期债券基金净值调整也为资金不断加大配置债券ETF的热情浇了冷水。今年,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相继入市,在债券ETF不断新发和持营下,债券ETF规模屡攀高峰。例如,今年年初,债券ETF规模仅有1740亿元,今年6月,债券ETF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到了7月18日,债券ETF规模历史首次迈进5000亿元关口。
伴随近期债券基金净值调整,部分资金或因债券ETF回吐近一月涨幅而出现净流出。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近一周均出现资金净流出现象,热度较高的部分科创债ETF也出现资金净流出现象。
华西固收团队根据第三方债基申赎数据指出,7月24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负值扩张至29.2,为去年“9·24”之后的最大单日赎回。华西固收团队指出,其中主要减持机构为银行理财及其通道(券商、信托、期货等),从逻辑上看,理财系赎回债基的背景或多为防御性操作,而非其自身负债的大规模流失。
从情绪面看,李维康认为,去年“9·24”债券基金的剧烈调整大概率不会出现(其间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最大回撤为0.67%)。
首先,他从年初就一直强调股债双牛的观点,在货币保持宽松的环境下,会有这类大类资产的表现,类似的可以参考2016年、2019年。二季度实际上就是股债双牛,因为资金宽松了,只是在短线上的表现仍然是股债跷跷板。
其次,他认为权益市场并不是刚突破启动,而是已经涨了一段时间了,去年9月是从低位启动,机构、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上同时出现剧烈变化,所以很容易对债市产生影响。现在是在相对高位加速,所以应该不会形成之前那样的影响。这两日主要是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波动,有所下沉的久期短的个券上行幅度比二永债(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还小,所以目前可以认为是赎回量较大,但并没有很大的冲击。
基金经理称不必过于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债利率持续攀升、30年国债ETF大幅回调之际,ETF资金反而逆势抄底,博时基金和鹏扬基金旗下2只30年国债ETF近一周分别获资金净流入52.72亿元和36.73亿元,而2只场内ETF年度回报分别为0.24%和-0.11%。
“短期债市或仍有情绪性震荡,不过回调空间较为有限。”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债市结构性机会较多,通过预判可以不断挖掘交易机会,以此获得债券投资回报。她认为,在基本面以及宏观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轮债市调整均是较好的介入机会。
不过,一位基金投顾认为,今年债券市场机会并不多,对债券基金年内收益并未寄予较高期望。他建议投资者如果想获得高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短债基金可能更适合,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尝试一些波动不大的“固收+”基金。
经过本轮调整,李维康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5%附近,压力消化大概率已基本到位。针对近期债市出现的波动,李维康认为,整体上不必过于担忧,保持债券市场不是转熊时点的看法,调整后很可能是配置机会。
展望未来,信用方面,李维康认为,信用债的调整是经过二季度的下行后,利差偏低,因此出现一定修复,但仍需要保持谨慎态度。今年由于基准做市ETF和科创ETF上市及扩量、理财规模新高、存款降息脱媒等因素,信用利差已经压得很低,短端信用利差低于去年低点达到新低,和去年信用债低于同业存单价格后出现调整是一致的。利率方面,李维康认为,此前市场策略过于一致,纯债基金久期中位数达4年,本轮市场波动也是对各个机构的仓位、久期策略进行重置的过程。但利率债的相对性价比在经过二季度的横盘后实际上是提升的,如果无风险利率不是转熊时间点,各类固收资产都应该更多关注机会而非系统性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