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广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应制药”,002198.SZ)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及约2.2亿元关联资金拆借未及时披露,嘉应制药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490万元。嘉应制药表示,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嘉应制药已多次遭到监管部门处罚。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嘉应制药的营收和净利出现加速下滑的趋势,这暴露出该公司在内控和业绩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约2.2亿元资金拆借未及时披露
嘉应制药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根据上述公告,嘉应制药于2025年5月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依法依规决定对公司立案。2025年8月1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李能(现任董事长)、游永平(现任董事、总经理)、史俊平(时任财务总监)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经查明,嘉应制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事实包括:嘉应制药董事长李能是湖南药聚能医药有限公司(简称“药聚能”)的实际控制人,药聚能构成嘉应制药的关联方。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间,因药聚能存在短期资金需求,嘉应制药的子公司嘉应制药(湖南)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嘉应”)以月初转出、月末转回的方式,向药聚能提供短期资金拆借,单笔发生额在4万元至5999万元之间。其中2024年度合计转出16999万元,2025年1月转出5000万元,并均于当月转回,累计涉及金额为21999万元,占嘉应制药当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上述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未依法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也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截至2025年3月末,药聚能已将相关资金利息支付给湖南嘉应。嘉应制药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上述事项。
对此,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拟对嘉应制药处以警告及150万元罚款;对李能、游永平、史俊平分别处以警告及160万元、100万元、80万元罚款。
内控和业绩存风险
在5月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后,嘉应制药信息披露问题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担忧。嘉应制药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不存在财务造假或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嘉应制药却多次遭到监管部门处罚,因信息披露违规,嘉应制药曾于2021年10月15日和2022年6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证监局的警示函,进一步暴露了该公司在治理层面的风险。
记者发现,嘉应制药还存在年报和季报公告延期的情况。2025年4月25日,嘉应制药公告称,将原定于当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公告延期至4月26日,解释称是因为“年度报告编辑及复核工作量较大”,需确保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一度引发投资者担忧。业内人士认为,年报和季报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定期报告,延期披露常被视作公司内部存在问题的危险信号。
另据嘉应制药2025年4月26日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的审计意见:“提醒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如嘉应制药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所述,嘉应制药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和非关联方财务资助的情况,截至审计报告日,资金往来款和财务资助款已全部被归还,包括本金及利息。同时,公司还存在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未经审议且未披露等情况。上述事项说明嘉应制药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在资金事后控制活动中未明确并及时跟踪检查资金等事项。”
除了内控风险,《经济参考报》记者观察发现,近两年来,嘉应制药的业绩加剧下滑。2023年至2024年,嘉应制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3亿元和3.7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9.11%和2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32.02万元和2061.16万元,同比分别减少21.88%和39.94%。
嘉应制药表示,公司虽然公司拥有70个药品品种批文,但在目前公司营收结构中,接骨七厘系列与双料喉风散收入占比较大,目前公司存在主导产品过于单一,且对主导产品依赖程度过高的情形,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较低,如主导产品出现市场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