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记者丨杨松 鄢子为 编辑丨鄢子为
储能大佬张剑辉,找到新盟友。
8月上旬,他实控的,联手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市值,合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我们将实现储能技术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达到1+1>2的协同效应。”签约仪式上,张剑辉表示。
其合作方,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放话,两家将在“AI+能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创造出高于现有数十倍的产值。有观点认为,“AI+储能”是一个千亿级新赛道。

该合资公司,正在走工商流程,海博思创证券部告诉《21CBR》记者,“不会单独核算(AI)收益,它会体现在产品上。”
这家市值160亿元的储能新贵,找到AI盟友,将助其拓展电站运营等后端机会。
博士联手
张剑辉和戴文渊,均为科学家创业,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
张于1995年进入清华电机系学习,2001年赴美,后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为正高级工程师;戴本硕毕业于上海交大,并在香港科技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两位老板的企业,均位于北京海淀区,距离不远。AI,给双方感情添了一把火。
张剑辉称,两家公司的理念高度契合。戴文渊也重视此次合作,出席合作仪式。
合资公司名称,暂定为“能量晶体”。第四范式公告称,其持有合资公司19%股权;海博思创持有81%股权,拥有主导权。
海博思创擅长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及管理;第四范式的企业级Agent,已有能源领域客户。
合资公司将从事电力交易方向的AI技术服务,双方将各展所长,储能企业稳定“波峰波谷”,AI优化“发-输-配-用”全链条效率。
张剑辉做的储能生意,“就是造一个大号充电宝”。
简单来说,一个手机电池电量约为5000毫安,一个储能电池相当于100个手机电池并联组成,一个储能电站则需要100万颗储能电池。

“管理一个储能电站,相当于同时管理1亿颗手机电池,其复杂与精确程度可想而知。”
张剑辉认为,只有借助人工智能持续分析电站运行数据,才能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效率与可靠性。
“当前,有数据的企业,缺乏分析能力,有分析能力的企业,缺少数据。”
管理层称,海博思创从2016年开始就重视电芯数据的采集建模和系统分析,拥有AI+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年报称,公司已有管理储能电站的大数据模型,其预警准确率,高达99.7%,显著降低故障率。
长袖善舞
48岁的张剑辉,常年在业务一线。
2024年7月,他带队拜会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董事李光明。张剑辉对中广核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称将配合对方,推动云南新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地。
三个月后,他又携团队,来到广东水电二局。张剑辉介绍了海博思创在研发创新、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的成绩。
今年2月,海博思创与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围绕储能集装箱、液冷管路等产品展开合作。
一号位频繁出差,拜访要员,缘于海博思创的主要收入来自储能。
财报显示,其2024年营收为82.7亿元,储能产品收入占99%,技术服务等其他收入仅贡献5831万元。

自2017年起,各地对新能源项目实施强制配置储能政策,国内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要由电力公司牵头在做。
这意味着,储能企业需要跟电力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招股书显示,2024年1至6月,海博思创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河南投资、中国华能和华润电力。
五位客户共贡献21.5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接近六成。

张剑辉表示,将兼顾地方能源集团,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社会资本投资的储能项目,以增加市场份额。
政策改变,2025年“136号文”落地,“强制配储”时代终结,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竞争转型。
“终端需求从强制配储,向独立储能电站转型。”上海有色网储能分析师李亦沙告诉《21CBR》记者,这一转变催化独立储能电站加速发展。

海博思创北京智能制造产线
张剑辉认为,136号文出台后,因风电、光伏的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投资商会建设更多储能项目,储能规模将增长。
其正升级打法,其中关键一招,即加大独立储能项目拓展与合作,在AI+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
海归创业
今年6月,在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张剑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分享创业之旅。
他介绍,公司名字“海博思创”,寓意“海归的博士想创业”。

创业初期,团队在清华科技园的小办公室讨论技术方案,全部家当是一张旧会议桌和几台电脑。
为了赢得订单,在客户车间里,他们没日没夜地做试验;为获得资金支持,辗转在各个路演现场。
“创业是披荆斩棘,九死一生。”
张剑辉回忆,团队也有过迷茫,但在重重危机中看清未来——“双碳”战略下,储能是能源革命的钥匙。
抓住机会,海博思创在2025年1月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

实控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截至5月16日,合计持股20.12%,按现在市值算,这部分资产价值约30亿元。
张氏带队开拓海外市场,已在北京、酒泉、珠海、大同、南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海内外市场的生产交付体系,去年境外营收为5.4亿元。
管理层预测,2025年海外业绩,65%将由欧洲市场贡献,35%来自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
此次联手第四范式,意在运用AI技术,提升储能电站运营能力,变成既有生产交付体系,又能提供后端资产运营和服务的企业。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AI技术成为推动变革的关键变量。”张剑辉说。这次,他找了位坚实盟友,希望搭上智慧能源的快车。
图片来源:海博思创,除标注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