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CWG Markets外汇:黄金储备重估难解财政结构性问题

adminddos 2025-08-08 16:57:00 6 抢沙发
CWG Markets外汇:黄金储备重估难解财政结构性问题摘要: ...

8月8日,近年来,部分国家通过重估储备以应对财政或货币挑战的尝试取得的效果参差不齐。CWG Markets外汇表示,那些财政状况最为紧张的国家往往未能通过此举实现持久性的改善,而真正谨慎运用这一方式的国家则本就没有迫切的财政需求。根据美联储全球金融流动首席经济学家Colin Weiss的研究,尽管部分政府在公共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寻求在不加税、不增发债务的前提下筹措资金,其中一种设想便是利用黄金储备账面价值上涨带来的估值收益。但从实践经验来看,该方式的实际助益有限。

  例如,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黄金储备——约2.615亿盎司黄金——其账面价格为每盎司42.22美元,而当前市场价格已超过每盎司3300美元。这一账面与市场价格的巨大差距曾引发关于是否应对黄金进行市场化重估的讨论。CWG Markets外汇表示,类似的想法也曾在比利时等国出现过,但真正付诸实施的国家屈指可数。在过去三十年中,仅有德国、意大利、黎巴嫩、库拉索与圣马丁、南非等五个国家尝试通过重估官方储备以释放账面收益。各国实施方式不同,使用收益的目的也各异:有的用于中央银行弥补经营亏损,有的则被中央政府直接用于偿还债务。

  具体来看,意大利在2002年使用黄金重估账户的收益填补了因某债券转换产生的特殊损失;而库拉索与圣马丁则将重估收益用于抵消因投资收益下降带来的亏损。这些收益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中央银行的利润表现,但CWG Markets外汇表示,这些案例普遍搭配了其他长期创收措施,重估本身并未构成持续性财政缓解方案。相比之下,像南非、德国、黎巴嫩等国家则选择由中央政府直接动用这些估值收益来偿还债务。然而,即使如黎巴嫩在2002年动用黄金和外汇储备账面收益偿还了相当于11% GDP的国债,其债务比率仍持续上升,未能遏制结构性财政压力。

  这些国家的做法也揭示出黄金重估只能提供一次性账面资金补充的局限性。在会计处理上,不同央行对黄金储备的计价方式不同,一些以历史成本入账,另一些则按公允价值报告。CWG Markets外汇表示,当采用历史成本的国家选择重估黄格至市场价,其资产与负债账户会同步变动,形成所谓“重估账户”,这一账户随后可向政府或央行内部其他账户转移,从而释放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部分官方黄金储备都购于1990年以前,期间金价大幅上涨,促使一些国家将重估视为潜在的财政资源。例如德国在1997年,为避免财政赤字触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设定的上限,提出重估其黄金和外汇储备,并计划动用200亿德国马克的收益用于平衡预算。虽然最初引发议会争议,最终德国仍完成了重估,但所释放的资金直到1998年才被使用,而1997年预算已在无需该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满足了相关赤字标准。

  尽管通过重估黄金储备能够在账面上释放一笔可观的收益,但CWG Markets外汇认为,其真正能缓解的财政压力极其有限。以美国为例,若将其黄金储备全面按市场价重估,其所产生的账面收益最多也仅相当于GDP的约3%,难以支撑哪怕是一年期的大规模财政支出。因此,重估黄金更多是一种短期会计操作,而非根本性的财政解决方案。

  从上述案例可见,无论最终受益方是中央银行还是中央政府,黄金储备重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特定时期的预算压力,但对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则无能为力。CWG Markets外汇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任何关于黄金储备重估的财政筹资构想都应更加审慎、透明,并搭配更为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以避免其成为“权宜之计”而非“治本之策”。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