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海市金融监管局网站发布《关于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
据了解,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前是史带财险的唯一中资股东,史带财险另外的两家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与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两家公司最终控股公司同属于史带国际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股权变更后,史带财险将由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变成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资料显示,史带财险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大众保险,2011年引入史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2014年外资持股比例增至77.58%。2023年至2024年,史带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9.97亿元、10.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76.9亿元、2876.9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机构通过股权变更、增资扩股等方式加大在华布局。
“史带财险的股权变更是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又一例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8年保险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多家外资险企、中外合资险企已通过新设或收购加速中国市场布局。这背后既反映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又体现出外资对中国长期经济韧性有信心。
资料显示,2019年12月,法国安盛集团宣布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剩余50%股权,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2021年1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接收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49%的股权,100%控股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同年12月,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将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转让后,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24年,中意财险公告称,将所持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集团事项已获监管批复。转让后,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根据安永今年1月底发布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2024年,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多家合资保险公司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资产管理机构积极申请在华展业。截至2024年6月末,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中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在2025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李云泽在论坛上还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批准外资在上海筹建保险资管公司,是保险业开放的重要体现,反映出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也彰显了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在获批筹建友邦保险资管后,友邦人寿表示,友邦保险资管的获批筹建不仅彰显了友邦人寿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承诺,更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直接体现。这一举措深化了友邦人寿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并成为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享受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及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另一方面,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王国军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上的经验,可与国内数字化优势形成互补。此外,合资险企、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鲶鱼效应”早就存在,倒逼内资险企加快数字化转型,而竞争带来的服务品质提升,最终会让消费者受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