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中加基金新掌门要啃下权益“硬骨头”?

adminddos 2025-07-18 14:57:03 2 抢沙发
中加基金新掌门要啃下权益“硬骨头”?摘要: ...

  来源:中访网

  对于中加基金而言,此次董事长的变更或许是打破“债强股弱”局面的一个契机。

  在基金行业高管变动频繁的当下,又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迎来了董事长的更迭。7月16日,中加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于7月15日离任。同样有着工作履历的杨琳接任董事长职务。这一变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考虑到中加基金作为银行系公募的独特地位以及其长期以来“债强股弱”的业务格局。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一家典型的银行系公募,大股东北京银行对其发展影响深远。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公募管理规模为1234.41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184.09亿元,占总规模比达95%以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则相对较小。这种“债强股弱”的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系公募基金的普遍特征,也体现了中加基金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股东资源的依赖。

  新任董事长杨琳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曾先后在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任职。在北京银行工作期间,历任北京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品牌管理部(客户体验部)总经理。与前任董事长夏远洋一样,杨琳也出自北京银行系统。夏远洋任职时间为两年多,如今因工作安排卸任中加基金董事长一职。至此,杨琳将与同样有北京银行过往履历的中加基金总经理李莹搭班。

  从行业背景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更迭持续升温。截至7月15日,本月至少7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或督察长等核心高管发生变更。今年以来,高管变更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00家,变动人次高达200人以上。头部及大中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尤为引人关注,比如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十多家基金公司也在年内相继调整了董事长人选。

  某公募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不少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密集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如此高规格、高频率的人事调整,难免引发市场对公募行业系统性变革的猜测。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变更的高管出自大股东体系,说明股东方对子公司的重视程度和控制加强。在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的当下,更强大的股东背景有望为基金公司带来业务协同与资源联动的新机遇。

  对于中加基金而言,此次董事长的变更或许是打破“债强股弱”局面的一个契机。长期以来,中加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起步较晚,首只基金诞生于2015年,但随后几年发行节奏缓慢,直至2020年才明显加快,陆续推出多只混合型基金,而主动股票型基金至今仍未布局。目前旗下存续的两只股票型基金均为被动指数型产品。不过,在今年年初的基金发行热潮中,中加基金及时跟进,成功推出1只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实现了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

  在新任董事长杨琳的领导下,中加基金是否会加大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的布局力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杨琳的工作履历来看,她在资产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或许能为中加基金在权益业务的拓展上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她与总经理李莹都来自北京银行,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大股东的协同效应,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然而,打破“债强股弱”的局面并非一蹴而就。权益类产品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投研团队、精准的市场判断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支撑。中加基金在固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权益投资方面,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权益投资人才;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权益投资的风险。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中加基金的业务转型提出了挑战。当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加基金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