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千亿公募基金董事长变更,“偏科生”转型路上何去何从?

adminddos 2025-07-18 15:11:50 2 抢沙发
千亿公募基金董事长变更,“偏科生”转型路上何去何从?摘要: ...

               作者 | 张耘

  来源 | 奶酪投研

  近来基金圈颇为热闹,不仅头部公司薪酬被热议,高管变更也接踵发生。

  716日,中加基金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任,董事长一职由出身于的杨琳接任。

  夏远洋于20233月担任中加基金董事长,至今不到两年半。其在任期间,公司管理规模稳定在千亿之上,且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不过,作为债强股弱的“偏科生”,中加基金未来如何实现转型突破,仍是“接棒者”杨琳面前的一大考验。

  01

  高管均出身北京银行

  基金公司密集的人事更迭持续引发市场注意。统计显示,截至717日,今年以来已有101家基金公司高管变更,其中涉及董事长49人,总经理48人,副总经理80人。

  7月份,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明亚基金总经理、中加基金董事长相继发生变动。

  根据中加基金716日发布的董事长变更公告,杨琳接棒夏远洋出任董事长,成为该公司2013年成立以来的第四任董事长。

  与夏远洋相同,杨琳也来自中加基金大股东北京银行。资料显示,杨琳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先后在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任职。北京银行工作期间,历任北京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党委宣传部部长、品牌管理部(客户体验部)总经理。

  就在一年前的2024618日,出身于北京银行的李莹出任中加基金总经理,原董事长夏远洋不再代任总经理,结束了该公司近11个月总经理空缺的局面。(详见中加基金迎新任女掌门!三成产品迷你,“瘸腿”问题何解?

  然而,在总经理更换后,中加基金管理规模有所下滑,2024年二季度末为1463.62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末为1234.41亿元,缩水超过200亿元。

  目前,中加基金副总经理空缺,高管团队除了总经理李莹,还包括财务负责人孙小妹、督察长刘凌、首席信息官陈昕,上述人员均曾在北京银行工作。

  从投资团队阵容来看,该公司目前共有19名基金经理,其中五位投资经理年限超过五年,最资深的是于跃,超过8年。

  权益基金经理总体还比较年轻,只有钟伟一人投资年限超过五年,多数管理经验在三年以下。

  固收团队中,原固定收益部总监、具有十年任职资历的名将闫沛贤,于去年6月卸任5只基金后告别,次月转投中欧基金麾下。中加基金失去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随着具有丰富资产管理经验的杨琳履新董事长,中加基金如何加强投研团队实力,实现管理规模再上一层楼,仍是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

  02

  规模倚仗固收产品

  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有“债强股弱”的特征,而中加基金的“偏科”问题尤为显著。

  从该公司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为90.48%7.27%,固收类产品占比接近98%,而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仅为0.97%0.13%

  从管理业绩来看,根据证券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30日,最近五年、最近三年、最近一年中加基金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分别为18.17%10.5%2.17%,同业排名分别为53/12930/150112/170;权益类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3.88%-3.25%7.93%,同业排名分别为31/13732/156142/166

  可以看出,无论是固收类还是权益类,最近一年的收益率都不甚理想。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产品的业绩表现。固收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717日,中加基金旗下主动管理的47只债基中,有45只年内取得正收益。

  其中表现最佳的是两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加科鑫A、中加邮益一年持有A年内收益率分别为2.72%2.63%,同类排名分别为283/697300/697。不过这两只产品规模迷你,份额合并规模都不足5000万元。

  公司旗下规模最大三只产品中加享利三年定开、中加纯债定期开放A、中加享润两年定期开放都是中长期纯债基金,一季度末规模均超过80亿元,年内收益率分别为1.24%1.12%1.27%,同类排名分别为506/2030696/2030477/2030,都在前40%水平。

  不过拉长时间看,最近三年,这三只基金收益率分别为6.75%9.27%8.29%,同类排名分别为1429/15151048/15151294/1515,成绩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中加裕盈纯债A、中加博盈一年定开两只中长期纯债基金,今年以来出现负收益,收益率分别为-0.08%-0.2%,同类排名1979/20301997/2030

  03

  权益产品多数年内上涨

  进入2025年,A股市场有所回暖,主题行情轮番上演。

  Wind数据显示,截至717日,今年以来中加基金旗下有可比数据的17只主动权益产品中(只含主份额),仅有一只为负收益。

  其中三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0%,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A、中加科技创新A、中加紫金A收益率分别为41.09%31.76%22.65%,同类排名分别为90/2509160/2509119/1355

  取得负收益的基金是中加喜利回报一年持有A,年内收益率为-2.66%,同类排名2410/2509。该基金成立于20219月,在A股市场前几年出现回撤时表现相对抗跌,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5.19%

  而今年以来,中加喜利回报一年持有A跑输大盘,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53%。一季度末,该基金重仓股主要配置于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资源等行业。

  在一季报中,基金经理表示:“进入二季度,由于国际政策经济层面出现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会加大,板块之间的轮动和主题博弈也会更加明显。当短期的预期和情绪充分释放之后,市场相对确定的方向依旧是内需和科技。喜利一季度依旧维持在商业模式较为稳定的电网和大制造板块中,适当增加了港股的配置,预计二季度继续维持。”

  虽然中加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年内多数取得正收益,但规模普遍很小,比如今年表现最好的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一季度末份额合并规模只有0.22亿元,没有惠及太多投资者。

  总体而言,中加基金业务“瘸腿”较为严重,权益规模有待提升。在监管层大力推动权益基金发展的倡导下,公司管理层仍需要在转型道路上进行布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