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苍山孤独症男童走失离世:看见特殊教育的困境

adminddos 2025-08-14 22:36:04 4 抢沙发
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苍山孤独症男童走失离世:看见特殊教育的困境摘要: ...

言咏 / 文 历时 5 天的搜救在 8 月 13 日划下句号,带回的是坏消息。一名 8 岁的孤独症男孩,8 月 9 日跟随康复机构在大理苍山独立出行时走失,5 天后他在一处山涧被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搜救过程中,妈妈录制的呼喊—— " 快出来,妈妈这里有可乐和奥利奥 " 跟着搜救者的脚步循环响彻山野,听者揪心。当搜救最终以悲剧落幕时,人们抱憾、悲伤、哀悼,也有愤怒。

愤怒是正常的,人类的悲喜仍然相通,他是一个无辜的孩子。人们想问:这只是一场意外吗?谁让他身处险境?谁要为悲剧担责?

互联网上出现了苛责父母的声音:有的说他们心大,敢把特殊需求的幼子交给机构单飞;" 阴谋论 " 者甚至怀疑他们的动机。当然,人人都有表达的自由,但表达要克制,自由不可越界为对他人的网暴。这个家庭才是巨大悲伤的真正承受者,无论如何共情,旁人永远是旁人。陌生人敲敲键盘轻易宣泄情绪,对父母而言却是极大的伤害。还记得 2023 年武汉那个坠楼的失子母亲吗?虽然不能确认坠楼与网暴的直接关联,但那些指责她丧子之后妆容精致、不够悲伤的舆论,无疑是二次伤害。

走失男童被找到后,父亲在救援群代孩子道谢,寥寥数语背后,是巨痛中作为 " 人 " 的理性。围观者也用理性来回应理性吧,善意地表达哀悼就好,给这个家庭安静的时空消化伤痛。

但对涉事机构的追责不能含糊。从已知的信息看,这家叫 " 明日之光 " 的机构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注册为家政机构却开展特需儿童康复训练和夏令营服务;收费昂贵、宣传师生配比 2:1,实际却为 7 个孩子、4 名老师;从发现孩子走失到报警间隔了两个小时;当无数志愿者漫山搜救时,机构删空社交平台账号,缄默不语。当地已经对这家机构展开调查,毫不含糊地追责才能告慰逝去的孩子,和那些为了找到他冒着风雨昼夜上山的人们。

更进一步说,这起悲剧暴露了特殊教育的良莠不齐,以及特需孩子家庭面临的集体困境。一个社交平台的帖子后有条评论,大意是不要盲目谴责,其实普通人对孤独症群体的困难处境一无所知。

跳出此次事件的具体是非,特殊教育现状的确不易。很多人追问为何没有资质的机构滥行,谴责机构为何租赁不正规民房办学,但实际上,正是公办或 " 正规 " 特殊教育不足,家长需求无处安放," 不正规 " 的民间机构才有生长空间。再加上制度不规范,很容易就走向野蛮生长。即便是正规民间机构,也很难有资源获得正规的教育用地,不得不租赁民房。这些年来,国家政策和财政对特教的支持已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欠缺。

一位移民英国的特需孩子的妈妈说,她在伦敦居住的区,有 26 所接受特需孩子的学校供选择。孩子学校最近刚组织了一次为期四天的单飞旅行,师生比 1:1,全部免费。政府还会付费请人照护孩子,让家长得以喘息——孩子 18 岁之前每周 4 小时,18 岁之后增加到每周 10 小时。

比单纯谴责更重要的,是看见这些差距。

一起个体的悲剧,折射出一个群体的困境。愿这一事件能成为推动制度完善,推动特需教育走向规范发展的契机。需要提醒的是,加强监管不能 " 一刀切 ",也不能滑向另一个极端——为了不出事,干脆什么都不让做。社交平台上就有评论说,孤独症儿童为什么要去爬山,留在家里干预看护不行吗?

这是一种误区。苍山事件中具体路线是否合适,的确值得争议,但特需孩子拥有同等的教育、娱乐和社交权利,应该成为社会共识。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残障人士出行不方便就认为他们最好留在家里一样,相反,社会要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出行。

但敬畏之心不可少,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坦率地讲,此次悲剧是特教圈和户外圈野蛮生长叠加的结果。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在英国,没有一个老师敢随随便便带自闭症儿童出远门》," 不敢随随便便 " 的背后是慎之又慎的评估和准备。在生命面前,冒险不是勇敢。

5 天的救援里,还有一股力量值得被记录,那就是无数民间救援者的自发涌现。雨淅淅沥沥地下,志愿者站满山野,有人从昆明赶来,旅居大理的外国人也加入其中,他们向大山要生命。他们身后,是整整一座城的支持——摊主老板拒绝收款遮挡住价目表,快餐店店主送来热腾腾的盒饭。逝者已矣,希望这些关键时刻涌现的善意,在日常中也能继续流动。这些让 " 人之为人 " 的闪亮,是一个社会最为珍贵的存在。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