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稳定在1.4%附近。
8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银行业多项关键指标表现良好。
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行业发展呈现较强韧性,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金融加力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总局8月15日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稳健增长,资产质量稳定向好,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43.7%,在行业中起到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比16.2%。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银行业成果显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二季度末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这一成绩离不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积极推动。第一财经了解到,截至6月末,各地依托该机制累计走访超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银行业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得益于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以及贷款投放速度加快产生的“稀释”作用。
同时,上半年银行业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同比多计提579亿元;处置不良资产1.5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236亿元 ,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此外,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较上季末上升0.30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均有上升,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息差降幅缩窄
202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净息差管理、盈利水平与经营效率方面呈现积极态势。
数据显示,行业净息差降幅收窄、压力逐步缓释,净利润规模保持稳定,经营成本管控成效显著,为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奠定基础。
从核心盈利指标看,商业银行净息差总体趋稳。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微降0.01个百分点,二季度环比降幅明显缩窄。
分银行类型来看,不同机构息差表现分化:国有行、股份行息差分别为1.31%、1.55%,较一季度分别收窄2个基点、1个基点;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则稳定在1.37%、1.58%,与一季度持平。
净息差压力缓释,得益于存贷款两端利率调整的协同作用。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一季度受贷款滚动重定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收窄9个基点至1.43%;虽然二季度新发放贷款定价仍处历史低位(6月新发放对公贷款、按揭贷款利率分别在3.2%、3.1%附近),且5月LPR降息与按揭早偿压力推动存量贷款定价进一步走低,但存款端“降息”红利有效对冲了这一压力。
“5月系统性下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挂牌利率,且活期存款定价下调5个基点,核心负债成本明显下行,最终推动息差收窄势头放缓。”王一峰称。
在盈利与效率层面,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时记者获悉,银行机构大力压降经营成本,上半年成本收入比降至30.2%,较上年全年下降5.3个百分点,经营效率显著改善。
业内专家认为,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银行机构持续优化定价能力,大力整治“内卷式”竞争,总体负债成本有所下降。银行机构积极应对利润下行压力,通过内部挖潜等方式压降经营成本,持续改善经营效率。
对于后续走势,王一峰分析称,政策正向遏制存贷利差快速收窄、稳定银行体系经营倾斜,为息差维稳创造有利环境。预计下半年过低的贷款定价与过高的存款定价行为将进一步得到约束,年内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稳定在1.4%附近,行业盈利与稳健经营能力将持续巩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