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竖切不行、斜切更糟?实验 1.9 万次,揭晓洋葱最佳切丁策略

adminddos 2025-08-20 16:19:04 5 抢沙发
竖切不行、斜切更糟?实验 1.9 万次,揭晓洋葱最佳切丁策略摘要: ...

大数据文摘出品

洋葱,是餐桌上最普通的食材之一。但在2021年,美国厨师兼美食作家 J. Kenji López-Alt 却把它带到了数学黑板上。

他抛出的问题看似平常:洋葱应该如何切丁,才能获得最均匀的块状?

这个问题迅速引发热议。YouTube 的数据表明,这个小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毕竟数千万用户都在搜索“如何正确切洋葱”。

接下来,Kenji 利用数学计算切块的形状和大小,从而找到最优的切法。他把洋葱建模为十层同心圆,并开始尝试不同切法带来的形状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衡量切块大小一致性的指标是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说明洋葱块越接近理想状态。

首先是最常见的竖直切法。在这种方法里,刀口自上而下,切开十层洋葱。结果表明,中心的块状较均匀,但底部块明显更大。数学测量给出了答案:这种切法的标准差是 37.3%。

换句话说,块的大小差异依旧显著。

接下来是放射状切法(斜着切)。刀口从洋葱的外缘向中心放射。这种方法看似合理,但结果却更糟。外圈块远大于中心块,标准差提高到 57.7%。

换句话说,块的大小更加不均匀。

Kenji 提出了改进思路:刀口不要直指洋葱中心,而是对准 半径的 60% 深度。这一微调,让结果立刻改善,数学给出的答案是 34.5% 标准差,比竖直切法和普通放射切法更好。

半径的 60% 深度,这就是所谓的“洋葱常数”。后续,数学家 Dylan Poulsen 在研究中计算出更精确的值:55.731%。

他甚至写入演讲稿,将洋葱模型简化为无限切割、无限层数的理想状态。数学世界里的完美洋葱,终于出现。

然而,Kenji 的原始示例只考虑十层十刀,数据尚有不足。另有研究发现,当刀口对准 96% 深度 时,标准差仅为 29.5%。这是迄今最优的实际切丁策略。

团队尝试了超过 19,320 种组合:洋葱层数7到13层;切法为垂直/径向;每种切法尝试1到10刀;径向切割角度对应不同深度;是否加入1-2刀水平切.....

实验发现:第一,水平切几乎没有帮助。第二,放射切通常优于竖直切,但必须对准中心以下的位置。第三,理想深度随切口数量变化,但总在 48% 以上,并在层数增加时逐渐趋近“洋葱常数”:55.731%。

via https://pudding.cool/2025/08/onions/

作者长期关注 AI 产业与学术,欢迎对这些方向感兴趣的朋友添加微信 Q1yezi,共同交流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

扫码了解详情☝

原标题:《竖切不行、斜切更糟?实验 1.9 万次,揭晓洋葱最佳切丁策略》

阅读原文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