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adminddos 2025-08-21 11:26:00 5 抢沙发
《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摘要: ...

8月15日上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高世屹,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誉院长刘瑞旗共同为本书揭幕。作为中国第一本品牌蓝皮书,本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品牌研究在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上迈出重要一步。

高世屹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建设品牌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依托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力量,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视角,对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主体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近年来积极拓展品牌与文化出版领域,成立“品牌与文化出版中心”,共同打造学术出版平台,并计划持续推出“品牌蓝皮书”系列研究成果。

刘瑞旗先生在致辞中强调,品牌不仅是交易的载体,更是连接产品、产业与消费者价值的重要桥梁。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品牌蓬勃发展,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中国品牌应在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增强自身探索意识,让品牌与产品一同走出国门,最终实现品牌引领产品、为个人、企业、国家带来更大价值。他希望通过品牌蓝皮书,帮助更多人理解品牌的力量、作用与价值,并在制度保障与社会支持下,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沈开艳所长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的研究成果,提出本书从“品牌出海”的战略意义到产业化升级路径,全面阐述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她介绍了本书的几大看点,包括围绕“品牌出海”热点关注中国品牌出海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产品、产业、行业”的三重维度关注品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次综合运用国际商标大数据精细呈现中国品牌出海的趋势;揭示“文化”力量对中国品牌出海的重要作用;深入刻画中国品牌在18个不同国家(市场)的发展具象;对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等。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嘉宾就品牌国际化、文化赋能等深度问题展开讨论。

沈开艳指出,中国品牌应嵌入“双循环”等国家战略,强调对所在国经济与社会的贡献,并融合当地文化提升竞争力。此次报告选取的18个国家正是综合经济体量、适配度与国际影响力筛选的重点市场。刘瑞旗表示文化对品牌的创立、建设和价值创造的重大作用,应将本国文化烙印在产品与产业中,满足受众的物质、情感和文化需求。他强调,技术创新与文化赋能相辅相成,理解并融合不同文化、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实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长久发展。

《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不仅是对中国品牌发展成果的一次系统性总结,更是推动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学术成果。未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还将持续发布“品牌蓝皮书”系列丛书,助力品牌学研究。

【附】《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成果介绍

(作者:沈开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此次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共同合作,创立“品牌蓝皮书系列”,并完成《中国品牌在世界发展报告(2024)》,是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展理论创新研究的全新尝试。

发展品牌经济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更是在多个层面展现出关键作用。

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品牌是国家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发展品牌经济,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品牌建设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日益增强。发展品牌经济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品牌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在突破经济封锁方面,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推动“脱钩断链”,中国品牌出海是突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有助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方面,中国制造业已具备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基础条件,且低端加工竞争力下降,迫使中国通过自主品牌出海摆脱国际品牌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全球治理新框架方面,中国品牌出海带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标准、中国模式走出去,是争夺国际话语权高地的重要途径。中国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进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认同。

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品牌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二、本书的主要观点:

《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以19篇报告、36万字内容、130张数据图表,指出品牌经济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仍处于较为快速的赶超阶段,产品、产业、行业、地区的品牌经济效应逐渐凸显,中国品牌的规模水平、增长速度、发展质量、经济影响和社会贡献在世界范围内显著提升。报告还指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在品牌经营能力与可持续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各种挑战,提出以科技创新与文化赋能,促进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

以下介绍《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25)》的九大看点:

看点一:围绕“品牌出海”热点,关注中国品牌出海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建设品牌强国是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产物。近年来,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参与新型经济全球化、跻身全球资源配置领域、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总体衡量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标尺之一。中国经济逐渐摆脱长期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的“世界工厂”模式,越来越多的本国自主品牌发展起来。

《报告》认为近十年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明显加速,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具体体现在:第一,中国品牌规模效应在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中不断增长,已占据重要地位;第二,中国品牌进入由发达国家品牌长期垄断的国际市场,同时在传统和先进产业取得突破;第三,在促进中外经贸关系发展同时,中国品牌开始推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溢出;第四,中国品牌开始参与全球市场规则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与共赢。

看点二:从“产品、产业、行业”的三重维度,关注品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品牌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课题组认为需要跳出具体的产品与服务,超越一般品牌管理与市场营销的视角,站在产业、行业、地区乃至国家的高度来看待“中国品牌”,加深认识品牌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溢出以及对全球财富的转移能力,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要求。

因此,本书的主报告首先从中国产品品牌(商标)的角度,指出中国品牌在增长速度和体量上的优势及在市场基础与长期建设方面的不足;进一步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品牌在世界的产业化过程,以及差异化、数字化和低碳化发展的产业化特征。最后,从中国品牌在各行业的经济增长贡献、发展趋势和头部品牌影响力,分析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与价值地位。

看点三:首次综合运用的国际商标大数据,精细呈现中国品牌出海的趋势。

《报告》首次综合分析了马德里体系和59个国家与地区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商标注册的近30年的相关动态数据。报告的数据基础还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5个产业类别的商标注册长期数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数据、中国商务部的投资与服务贸易数据、世界品牌实验室与Brand Finance的品牌估值数据等。整本书提供了91张数据图和39个数据表。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报告》认为中国品牌(商标)在世界各重要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数量规模上快速追赶、赶超各发达国家。在北美与欧洲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前沿市场,中国品牌的规模性增长都十分突出。虽然在拉美国家、阿拉伯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印度,美国品牌的总量和增长仍保持优势,但中国品牌的增长数量已经超过其他国家。

看点四:聚焦中国品牌出海的产业化升级路径。

中国品牌的繁荣发展正从产品层面发展到产业层面。中国品牌的产业化发展,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中国价值链地位与参与世界经济的水平。

同时,中国产业品牌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采取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并积极推进数字化的转型,形成了不少成功经验和案例。中国品牌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各产业品牌不断推动向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看点五:多角度把握“中国品牌”整体的全球影响力。

世界市场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认同程度,共同组成了“中国品牌”在世界的整体形象。《报告》通过贸易地位、投融资能力、市场表现,分析中国不同行业对世界市场的贡献;通过四个具体行业的分析,把握中国行业形象在世界市场的变化趋势;通过全球头部品牌的行业分布,衡量中国不同行业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各行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上升,中国新兴行业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行业的品牌一方面广泛运用跨境电商等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进行海外推广,另一方面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赋能,推动行业品牌的形象更新。

看点六:揭示“文化”力量对中国品牌出海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个性及其发展方向,文化软实力是品牌传播的核心力量。中国文化造就了有别于他国品牌的中国品牌文化。中国品牌向全世界传递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当地社会经济创造了就业和经济溢出,有助于中外文化的互通。

《报告》认为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仍将依靠大量华人群体的全球性流动和文化交流,通过文化融合实现品牌的本地化,借助文化元素开启市场互动,并以科技赋能更好实现品牌(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在文化“密钥”开启品牌“心时代”的同时,中国品牌带给世界的文化体验,也将塑造中国品牌新形象。

看点七:深入刻画中国品牌在18个不同国家(市场)的发展具象。

报告对十八个国家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各国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营商环境等因素,从世界各大洲选取了代表性国家,同时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程度的市场。

《报告》认为不同国家的市场发达程度、营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基础,都对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第一、二、三产业中,中国品牌在全球产业布局、知识产权保护、本土化策略和数字化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和经验。除了“新三样”外,中国电商平台和手机行业在海外也有普遍性地成长。

看点八:通过18篇分报告,总结中国品牌在相关国家市场的发展特征和经验。

与一般的品牌出海研究相比,《报告》分别针对18个具体(国家)市场收集了大量资料。这些分报告反映了中国品牌在相关国家的市场规模、商业表现、社会信任度和影响力,也指出中国品牌在不同市场发展各异的特点。比如“中国品牌在沙特”和“中国品牌在土耳其”两篇报告则反映出品牌出海对中外经贸双向合作的积极意义;“中国品牌在巴西”报告展现了中国品牌对巴西当地社会经济的促进,也详细指出中国品牌发展在巴西法律、社会与文化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制约条件。

看点九:对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报告》认为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市场中的位置,尚未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相匹配。从长期看,中国品牌在世界仍将稳步发展:第一,大量中国品牌将从产品制造转向产业化、服务化模式,从低附加值产业向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拓展;第二,中国品牌将拓宽全球化的品牌空间布局,在产业联供应链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积极介入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第三,中国品牌正普遍地从单一出口的国际化转向多元模式的全球化,从“去海外做生意”转向“在全球做生意”,从单打独斗转向共享、合作;第四,提升品牌文化软实力,开启“心智”密钥,以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体验,增强中国品牌影响力;第五,中国品牌在世界的知晓度、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都将继续提升。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