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晚,河南省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就 " 鲁山县花费 715 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 " 一事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2023 年 9 月 8 日,由平顶山市纪委监委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鲁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写出深刻检查;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鲁山县分管副县长给予诫勉谈话处理。2025 年 2 月 18 日,与该事件相关的多人已获刑。
据悉,经第三方重新核算,该雕塑核定结算造价为 2071949.29 元,与最初的 715 万元相比,缩水超七成之多。这座雕塑从诞生之初就备受争议,如今造价 " 大跳水 ",更是将公共决策与监管层面的弊病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回溯事件,鲁山县这座牛郎织女雕塑自亮相便因造型饱受诟病,而其高昂造价更是引发舆论风暴。彼时,公众对 715 万元的花费合理性存疑,毕竟鲁山县 2020 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此巨资投入一座雕塑,难免让人质疑是 " 形象工程 "。随着调查深入,诸多乱象浮出水面:先建后招,让招投标沦为走过场的闹剧,程序正义被肆意践踏;围标串标,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共资源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 " 唐僧肉 ";价格虚高,500 余万元差价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暗箱操作,令人深思。?
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纳税人的心血,理应花在刀刃上,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地方长远发展。但在这起事件中,公共决策的随意性令人咋舌。项目动议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是否广泛征求了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相关部门本应肩负起监督职责,确保项目合规推进、资金合理使用,可现实却是对种种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任由公共资金被挥霍。?
如今,相关责任人受到惩处,有人被批评教育、有人被诫勉谈话,还有人因违法犯罪锒铛入狱。但这不应是终点,而是反思与改进的新起点。一方面,要完善公共决策机制,重大项目决策应遵循科学、民主、依法的原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让决策不再是少数人的 " 一言堂 "。另一方面,必须强化监管力量,织密制度之网。在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督机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杜绝权力寻租空间。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威慑。?
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造价虚高 500 余万元,为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公共资源不容浪费,公共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只有以严肃态度对待公共决策与监管,才能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发挥最大效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王小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