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第28部剧场版《独眼的残像》在中国正式上映。该片的首周票房就已轻松破亿。由于其在海外先行上映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再加上暑期的开始以及同期影片表现乏力等原因,有专家预计本片最终票房可能突破2亿人民币。而在日本,《独眼的残像》票房已经超过了140亿日元,成绩位列影史第18。

事实上,《名侦探柯南》这个“ip”早已成为了中日两国市场的票房保障。不仅剧场版的新作时隔几年就有打破票房纪录的新闻传出,就算是以往旧作的重映也能轻易超越同时段的新片甚至大作。和所有“国民作品”一样,大热的“柯南”系列除了商业的成功之外也拥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及文化意涵。“真相只有一个”,“身体虽然变小但头脑依旧灵活”等台词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对话的一部分,包括人设、犯罪诡计以及主线故事也总能登上热搜。对于日本本国人来说,连载跨入第三个十年的《名侦探柯南》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名侦探柯南》的时间与时代
平成6年,也即1994年,出生于日本鸟取县的漫画家青山刚昌在杂志《周刊少年Sunday》上开始了《名侦探柯南》原作漫画的连载。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工藤新一的高中生侦探。他在一次与青梅竹马的同学毛利兰约会时发现了一群形迹可疑的黑衣人。被好奇心驱使准备一探究竟的新一却没有注意到背后偷袭。被黑衣人强行灌下的神秘药丸虽然没有要了新一的性命,却让他的身体退回到了小学生的状态。由此,仍然保持着原本高中生记忆和智慧的他开始以“江户川柯南”这个假名寄宿在小兰家。在帮助身为私家侦探的小兰父亲毛利小五郎破案的同时,柯南也一路追寻黑衣人组织的行踪,试图得到解药找回自己原来的身份。漫画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大众的好评。连载开始两年后的1996年,《名侦探柯南》就被制作成了电视动画全国放映。翌年4月,柯南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即所谓的“剧场版”——《引爆摩天楼》上映。此后每一年剧场版动画也都没有缺席。

《名侦探柯南》日文版单行本第一册封面
其实在柯南之前,已经有不少推理题材的漫画作品问世。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田一”系列在“柯南”诞生的两年前就开始了连载。而柯南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融入了许多推理之外的元素。用作者青山刚昌自己的话来说,该作品其实是一部“杀人恋爱喜剧”。在柯南之前已经成功连载两部作品的青山意识到精妙的犯罪计谋可以吸引到读者,而角色之间的戏剧张力才是能让他们始终忠实下去的原因。包括主角柯南/新一和毛利兰在内,剧中各色人物的友情、爱情、亲情纠葛成为了柯南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十分立体的人物塑造也让柯南的故事多了一层“现实感”。这些人物都像是会在读者身边出现的让人或爱或厌的“熟人”。
但深究《名侦探柯南》的现实感,我们似乎又会发现一种“违和感”。特别是,作品中所出现的“时间”维度总存在一种割裂。
在叙事学中,“时间”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一个重点。比如最有名的巴赫金就提出了“时空体”(chronotope)来分析文学的时间和空间设定如何影响到叙事的进展以及作者试图传达的思想。在柯南的作品中我们首先能看到和现实中保持同步的时间流逝:从春季的赏樱到冬季的赏雪,从2月情人节的表白到12月圣诞节的互诉衷肠。与此同时,更具跨度的时间也存在于作品之中:凶手可能是因为数年前的一次误会才行凶,也可能是为了几十年前的旧案而进行报复。为了让作品中的时间保持一种“现实感”,作者本人和动画的出品方其实颇费苦心。比如作品中登场的日本警方制服和装备都会比照现实中进行更新换代,而电视台也会根据实际的季节来重新设定原著的背景和动画播出时间。
可同时“柯南”中的时间又是非现实甚至是反现实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从连载开始已经过了30多年了,但柯南仍然是小学生这一事实。2019年初,备受瞩目的原作“修学旅行篇”终于被动画化。临时恢复成新一形态的柯南和小兰等同学一起去京都庆祝高中毕业。两人之间的情愫也终被挑明。但在此之后,不管是动画还是漫画原作都再没有充满现实性的时间进展。两人毕业后是去大学深造还是立刻工作?看上去从来没有认真备考的主人公们和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也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实际上,作者本人曾经借女主毛利兰之口进行过自我吐槽:“虽然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原来时间还没有过一年啊”。有好事者曾经统计,如果按照动画中的时间流逝来算的话,主人公们所处的“米花镇”平均每两天不到就会发生一起案件。其实,只要是连载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动漫作品都会遭遇到相似的问题。而不同的故事设定让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一方面,类似于《蜡笔小新》的把背景简单设置于“当下”的作品,不需要明确指涉具体的时间点,从而也能自然融入流行要素以保持新鲜。我们在“小新”里能看到奶茶、智慧手机、K-Pop明星,但并不会感到“违和”。另一方面,类似于《樱桃小丸子》的把时间固定在某个特定年代(比如战后的昭和)的作品只要不出现与时代不符的设定也就能巧妙地“延续”。只有像柯南这样背景设定与现实的时间挂钩,且需要不断借助当下发生的“时事”来增加故事真实感的作品才会处在一种时间的矛盾之中。
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创作者们也没少下苦工。比如在原作漫画连载的第一话里,出现了明确印有“平成6年1月”的报纸。但在此后的出版物和动画中这一话里的“平成6年”都被刻意抹去。而在作品连载进入长期化后,剧中的角色基本再也没有提及明确的年份,只停留在月日。但“特定”的时间却又无法被如此轻易地抹去,而其最大的“元凶”正是主角本人。在故事的第一话,早已闻名在外的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就向世界大声宣布自己想要成为“平成的福尔摩斯”。换句话说,作品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自己所设下的陷阱。
但尽管有着如此的“时间”混乱,《名侦探柯南》却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作品和读者共享了某种“时代”困境,才让它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虽然站在现在去回溯昭和时代有种“事后诸葛”的感觉,但稳定上升的经济发展加上基本每隔十年展开的诸如奥运、世博等国家级项目都让战后昭和年代的大众产生一种历史时间正在线性推进之感。与之相对的,平成却没有这种时间上的“安心”。经济的停滞、少子化以及千禧年的交替让人产生了一种未来甚至都不可能到来的感觉。日本评论家Sayawaka(さやわか)就指出,柯南明明是高中生但身体却被迫停留在小学生的设定其本身就是一种“平成日本”的隐喻。“想要成长却无法成长”这不就是被冠以所谓“失去的10/20/30年”的日本最恰当的拟人吗?正是这种内化了的时间困境才让柯南成为了人气不衰的“国民作品”。
柯南中的平成世相
上文提到的评论家Sayawaka并没有把自己的分析仅停留在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在著书《名侦探柯南与平成》中,他从更为具体的视角着手分析了“柯南”何以成为了一部能代表平成的作品。在他看来,也许作者和他的团队并不是有意识地把实际发生的历史写进柯南里,但是从平成初期就开始连载的柯南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最为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柯南里科学和技术的演变。熟悉作品的观众肯定知道,身体变小的新一靠着阿笠博士发明的各种辅助工具才让自己的机能赶上甚至是超越一般的成年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工具却有着不同的宿命。以超速滑板和暴力球鞋为代表的力量设备因为剧场版日趋“动作片化”的态势基本保持了“常勤”。但比如在柯南早期几乎每卷都会登场的“耳环型电话”在2003年以后却再没有出现过。因为随着现实中手机的普及,这种工具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样的,1995年在原作中登场的便当盒传真机也在仅有的几次登场后销声灭迹。有意思的是,故事关于黑衣人神秘组织的主线里有一个线索是柯南通过手机按键铃声所组成的曲调得知了“最终boss”的联系方式。但这种按键声只有在手机还是翻盖按键式为主流的时代才能成立的。于是我们不时能看到有些错乱的画面:明明是在同一年内,剧中人物在“与时俱进”用起了智能触屏机的同时,与主线相关的情节里还是会出现老式翻盖手机(或者是有线的固定电话)。同样有意思的,在此次新作《独眼的残像》里,女主小兰还在用翻盖手机和已经“消失”的新一取得联系。即使所有人都已活在当下,她好像还是无法把对新一的旧情翻篇。这种新旧的对比似乎也是当下日本社会的真实反映。毕竟,就在几年前疫情时地方政府因为传真机故障而无法及时报告病例的新闻还让人记忆犹新。另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柯南所使用的“蝴蝶结型变声器”眼看着也要成为落后的装备。创作者们将会如何应对也成为了一个值得观察的地方。

《独眼的残像》剧照
在作品中同样重要的是技术在大众消费文化里的应用。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卡拉OK。Sayawaka具体对照了1995年和2007年同样把背景设定在卡拉OK厅的两起案件。1995年正值“K歌”的黄金期,故事中的登场人物在一家全部楼层都为K歌房且闪耀着霓虹灯光的巨型大楼里享受音乐。与之相对的,在2007年的故事里登场的卡拉OK厅则处在大楼阴暗的地下一层。更重要的是,前者的登场人物是和熟人们一起开派对,而后者里的嫌疑人则是自己一个人唱K。换句话说,卡拉OK厅的式微不仅是潮流的褪去,平成年间愈发原子化的人际关系与消费方式也成为了一个新趋势。
另一个例子则和柯南作品自身息息相关,那就是电影。青山刚昌本人就是一个影迷,而原著中关于电影的描述也不时登场。但这些故事的基调却都带着一丝凄凉。Sayakawa就谈到了柯南中出现过几次和所谓“特摄”电影相关的案件。这些以超级英雄为题材的真人动作片在大制作、高成本特效电影的威胁下在平成年间慢慢失去了昭和时代曾经有的荣光。而它们的式微其实也是整个日本社会观影方式的改变。经过1991年(平成3年)和1998年(平成10年)两次法条的修改,日本城市中大规模商场的建设变得更为简单。曾经保护在地社区小商业的条款消失后,跨国大资本开始修建超级购物中心以及随之配套的大影城。从而小规模的独立电影和影院都开始陷入困境。和电影出品同样改变的还有平成时代的电影消费。前面提到柯南的第一部剧场版上映于1997年。而这一年其实是电影圈名副其实的“大年”。同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在日本取得了272亿的票房,而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也得到192亿的票房。但在Sayawaka看来,在当年上映的电影中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其实是收获了100亿票房的《跳跃大搜查线 剧场版》。这部电影衍生自同名的大热电视剧。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由电视台投资的热门剧集或者动画的电影版开始攻占日本的大银幕。这些作品拍摄周期短又有人气基础,并且经过电视台“审核”的它们更成为了可供全家一起共享的“干净且无害”的文化消费。而传统上更为严肃且多少有观影“门槛”的电影则受到了最大的冲击。在Sayawaka看来,“柯南”似乎又在无意间成为了一个犯人或至少是“帮凶”。因为柯南剧场版自身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这种平成式的观影模式之上的。
平成的进与退
行文至此,“平成年代”似乎充满了负面要素:下行的经济,孤单的个体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但就像所有事情总有多个侧面一样,失去了像昭和那样统一的“宏观叙事”后,平成时代在难以被简单概括的同时也享受到多样性所带来的自由。
Sayawaka就注意到了柯南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在父母辈的角色中:毛利小五郎分居中的妻子妃英理是一位知名的大律师,新一的妈妈有希子则是全球大明星。而在年轻一代里,空手道高手毛利兰可谓是全片的武力担当,而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灰原哀则是杰出的科学家。相比于传统以男性为主角的“少年漫画”来说,《名侦探柯南》系列里的女性角色不仅更为鲜活且有着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倾向。在现实中的平成,日本女性的地位相比于昭和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1993年,也即平成5年,土井多贺子成为了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性的众议院院长。在此后数次的全国选举中,多位亮眼的女候选人也给日本社会刮起了一阵改革的新风。与之相对的,和刻板印象式的男性角色不同的人物也为作品带来了巨大人气。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安室透。这位被设定为在黑衣组织卧底的日本公安的角色虽然只在漫画第75卷登场,却已经成为全作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人物杰出的破案能力和动作戏的出彩自然毋庸置疑,但Sayawaka 也指出安室透身上不同于传统的“男性气质”。在故事中,安室透的日常工作是在毛利侦探所楼下的“波罗咖啡店”打工。从而,擅长料理也成为了他的一个标签。由此,他也就和毛利小五郎等只会等着妻子或女儿做好菜的“昭和大叔”有了完全不同的性格。这种“平成男性”的“中性”设定成为了他成功的一个理由。
自然,无须多言我们也知道这种进步与自由在平成年代取得的成就始终是有限的。就像在现实中的日本仍然没有女性的总理诞生,“柯南”故事里的女性也不可能完全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Sayawaka敏锐地指出了小兰归根结底还是日式传统故事里“等待着的女人”的被动形象。虽然在此次《独眼的残像》里,小兰终于是分配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不得不说在近两年的剧场版和电视动画里她和其他女性角色所承担的大多还是见到尸体就大声惊叫的任务。进而,我们也可以说平成日本所带来的“多样性”并不是一种打破了原有单一叙事的进步多样性,而是一种进步与保守同时并存的多样性。其实,作者青山刚昌本人从小也正处于这样的一种多种价值观并存的世界。学生时期的他虽然喜欢漫画,但却被昭和式的父亲鼓励去参加剑道和棒球等更为“男性化”和“有出息”的运动。虽然他并不讨厌这些活动,但最终还是在新的时代依然选择投入艺术创作。
进一步说,在现实中的小小进步更多时候迎来的是保守势力的强烈反扑。在平成的末尾和新时代的令和,日本也像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出现了越来越多以民粹和民族主义为核心的保守政治运动。他们的目标是想要通过一种对于“过度自由”的“复仇”来实现对过去美好时代的“矫正回归”。有趣的是,这种指向过去的心态也是柯南故事中犯罪者最为主要的动机。
根据Sayakawa在书中的统计,为了过去的复仇和为了利益的犯罪总是处在柯南里犯罪理由的前列。但颇带随机色彩的利益犯罪在平成十年左右一度更为流行,这在现实中正是小泉内阁所推动的新自由主义式改革的巅峰期。在此背景下,一种原子化的个人为了当前利益最大化而犯罪的倾向处在抬头的状态之中。而到了平成二十年代,日本经历了包括东日本大地震等在内的诸多灾害,人们也开始倾向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利益之外的更为深层的理由和意义。相对应的,柯南故事里为了过去复仇的案件也重新回到了高位。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复仇案件的故事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过去的恩仇其实只是误解,而现在的“报复”也不是真的正义等情节。由此,他认为柯南的创作者们想要传达的是即使我们所处的现下看起来是混乱且令人不满的,但一种简单的“回到过去”也不会是正确的答案。

2024年8月4日,上海,新世界举行柯南30周年纪念展。
几乎在每一年,柯南的故事都会被传即将迎来大结局。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青山刚昌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显而易见的,柯南回到原来新一的身份将会是最大的可能性。Sayakawa提出,这种看似对过去的恢复并不是上述“报复式”的简单“回归”。因为原来的新一并不是完美的。虽然他拥有强大的探案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其实也是因为自己的自大和高傲才会被黑衣人袭击。一个真正“成长”的新一将是接受了柯南这一“退化”事实的新一。他作为柯南所学到的孩童般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寻求他人帮助的团队合作力才是在“正常”状态下无法学习到的经验。同样的,不管是现实中的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只有正视了眼下的困境与迷茫才会实现一种有别于“复古”的、指向未来的成长。
2019年的4月,柯南第23部剧场版《绀青之拳》在东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该年的5月,日本就将正式从“平成”改换年号为“令和”。以人偶形象登场的柯南在记者和观众面前大声宣布,从此的目标是要成为“令和的福尔摩斯”。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优秀的作品总能成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样的,现实中的人们也应该从作品中得到关于面向未来的启示。也许,这才是一种“唯一的真相”。
参考文献:
さやわか、『名探偵コナンと平成』、コアマガジン、2019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