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王蒙:热烈不减文心常新,“这一两年还是要写作”
- 2025-07-24 12:10:40
- 3
作家王蒙今年91岁了。“这一两年肯定还是要写作,”王蒙说,“人变老就会慢慢不行了,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
7月,在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被温润海风过滤过的阳光穿过会客厅的大窗,洒在王蒙的脸上。91岁的他,目光依然锐利。
19岁创作《青春万岁》崭露头角,29岁远赴新疆,52岁出任文化部部长,81岁摘得茅盾文学奖,85岁荣膺“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如今的王蒙,对写作,赤忱不渝;对生命,拳拳依然。
“去新疆”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初夏5月,王蒙重返生活了16年的热土,探望当年老友。
时间回溯至1963年底,彼时29岁的王蒙远赴新疆,在乌鲁木齐、伊犁等地扎根生活。聊到新疆,王蒙脱口而出一句维吾尔谚语:“男孩子的头顶上应该遭遇一切。”
新疆成了王蒙孕育文学创作的沃土。
在伊犁,王蒙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曾在扬场地,抄起木锨,看金色的麦粒如虹似瀑般落下;也曾装卸货物,最多时扛起上百公斤麻袋,上肩、直腰、踩着跳板,将麻袋稳稳摔入车厢。
王蒙身上至今带有伊犁人特有的风趣。他笑道:“每天不放两个炮(吹牛),我怎么做王蒙!”
他说,自己在新疆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把这个地方视作出生地。
他这样描述16载新疆岁月:“新疆扩大了我的视野、增进了我的生活经验。”
在王蒙眼中,新疆各族同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共享着诸多优秀精神特质:崇尚节约、勤劳、敬老,深怀对家乡、祖国与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他深感:“能够把新疆各民族同胞的生活写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这边风景》和《在伊犁》等系列描写新疆的作品。2024年12月,王蒙荣获新疆首届 “天山文学奖·杰出贡献奖”。
王蒙坦言,“新疆”这两个字已经内化为他个人的精神底色,深刻烙印在他的作品内核和人生姿态之中。
采访当日,王蒙与妻子特意准备了一桌新疆饭:抓饭、羊排、肉馕……91岁的他依然能尽情享用这些美食。席间的羊肉和肉馕,是新疆朋友特意送来的。
王蒙用维吾尔语幽默地说:“王蒙在,馕在。”他最怀念的,是房东阿卜都热合曼的妻子赫里倩姆打的馕,他形容那馕是“牛奶欻地倒进去”做的,十分有营养。在生活拮据、以粗粮为主的年代,那里的老百姓也坚持用珍贵的“白面馕”和淡茶款待他。
“文学创作是个性”
采访中,王蒙两次提到“热烈”。一次是谈及新疆的岁月,而另一次是新中国的成立。王蒙的创作突出表现在对时代热烈气息的捕捉和定格。
王蒙回忆,1949年,在北京,青年人在工作之余,“每天都像过节一样,唱歌跳舞。”
“这种热烈在人生当中是很难得的,并非每日可寻。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种新生活的开始写下来。”他说。
正是独属于他的这份体验与观察,催生了王蒙的第一部小说《青春万岁》。那年,王蒙19岁。
他曾说:“我的少年、青年时代赶上革命成功和新中国成立,这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光明的底色,即使我日后遇到了一些曲折和挑战,也始终热情澎湃地书写时代、书写生活。”
随着一部部饱含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王蒙的文学创作横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各个时期。他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作品,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时至今日,王蒙创作了百余部(篇)小说,以及散文、诗歌、传记、文艺评论等各类作品,总计达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各国和地区出版。
热烈不减,文心常新。
王蒙曾自陈:“我喜欢语言,也喜欢文字。在语言和文字中间,我如鱼得水。”这份热爱驱动他在创作上不断创新求变。
他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作品中可见 “意识流”“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 等的影响。在长篇新作《猴儿与少年》中,他更是大量将现代词汇甚至网络用语,直接植入1950年代的劳动场景。
如今,网络文学盛行、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AI写作引发人机关系思辨。在王蒙看来,文学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学最强调的是个性,个体在创作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他自身便是文学个性价值的生动注脚。躬身践行此道,笔耕不辍,2025年上半年,王蒙出版新书《诗词中国》,发表中篇小说《夏天的念想》,他的《品读聊斋》也将出版。最令他欣慰的是,作家出版社再版了《在伊犁》,掀起了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讨论。
“我终身是学生”
王蒙的妻子单三娅笑称他是掐着秒表度日的人,每天阅读、写作、锻炼,甚至坚持游泳。
“我觉得人活着一辈子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事,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快乐和满足的过程,比吃饭和喝酒还快乐。”王蒙爽朗的笑声在屋内回荡。
这份对学习的热忱一以贯之。
9岁读雨果的《悲惨世界》;青年时期饱览大量苏俄小说,其中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对他影响至深;老年深研古典文学与哲学,称红楼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还撰写了《我的人生哲学》《中国天机》等作品。
语言的魅力始终深深吸引着他。在新疆生活期间,他掌握了维吾尔语。此后,又学习英语与德语。一次访德期间,他在6个星期里坚持每晚参加德语学习班。虽以“未能精通”自谦,但在采访现场,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演示如何用德语打车,不同语言之间发音的区别。深厚的语言功底帮助他翻译了多篇英文与维吾尔文小说,收录于《王蒙文集》中。
“学习有什么用?”王蒙说,“如果不学习,用的时候现学就来不及了。”
面对年龄的增长,王蒙说,他既不悲观也不恐惧。他在《我的人生哲学》一书中就谈到“黄昏哲学”:老年是享受的季节,享受生活也享受思想。
他说,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幽默一点,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要懂得自嘲解嘲;要多几个“世界”,可以读书,可以打牌 ,可以清雅,可以不避俗……
他借用一句维吾尔谚语表达心境——
“出生之后,除了死亡,都是寻求快乐的过程。”
王蒙与祖国共同前进着,与人民共同快乐着。
- 上一篇:苏州少儿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报名咨询)1891-5555-567-稳健投资的“新宠”?红利低波ETF(512890)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4.8亿元
- 下一篇:柬参议院主席洪森说边境遭到泰国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