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7月24日,据财联社消息,一份面向投资人的内部文件显示,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制定了一份宏大计划——到2031年,每年为约2万人植入脑芯片,并实现至少10亿美元的年收入。
这份计划还包括在未来6年内,将建立至少五家大型脑机接口临床中心;推出三大产品系列,分别覆盖脑机通信(Telepathy)、视觉恢复(Blindsight)与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疗(Deep)三条产品线。
由此,Neuralink预计到2031年实现年营收达10亿美元以上。具体的实现路径是,Telepathy版预计2029年获批,首年植入2000人,实现营收约1亿美元;Blindsight版将于2030年推出,年植入量上升至1万人,收入约5亿美元;Deep版覆盖帕金森症和震颤治疗,植入量随之扩展至2万人,带动年度营收突破10亿美元。
自2016年成立以来,Neuralink已陆续募集约13亿美元资金,估值达90亿美元左右。公司2023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设备”认可,允许其开展人类临床试验。2024年1月,首位患者成功植入Telepathy芯片,并迅速出院。至今已有5名重度瘫痪患者参与了相关试验,能通过思维控制电子设备。
上述三条产品线都是Neuralink在脑信号采集、数据处理、逆向刺激等核心技术上的提升,这种集成“植入-读取-反馈-处理”的闭环技术模式,也成为其商业化路径的关键所在。
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26.2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1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48%。
尽管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但Neuralink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深度大脑植入手术风险较大,需确保长期稳定与侵入性可控;其次,围绕“脑数据隐私”“植入可撤回性”存在着广泛争议,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尚无定论。再者,Neuralink也面临着包括Synchron、Precision Neuroscience等多个竞争者,这些公司在开发更低侵入或表面性脑机接口方案,其中Synchron Stentrode已在ALS患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人群)中展现落地能力,Precision则推出了无需开颅的薄膜阵列系统。
未来几年,Neuralink能否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将检验其技术、安全、伦理、监管与市场的综合实力,也意味着脑机接口时代或将在下一轮临床阶段迎来真正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