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中国光伏企业在非洲的竞争白热化了

adminddos 2025-07-31 20:05:06 2 抢沙发
中国光伏企业在非洲的竞争白热化了摘要: ...

  巨大的电力缺口让非洲成为全球电力投资的焦点,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这片大陆。

  从非洲回国后,商人贾永燕没顾上回家,便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城市,忙着与企业洽谈赴非合作的事宜。

  “7月13日回国后,我平均一天换一个城市。”贾永燕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她此行重点对接两类客户,其中之一是发电企业——非洲大陆普遍存在的缺电困境,正催生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缺电”是多名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受访者提及的第一印象。而数据更直观地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世界银行统计,非洲在全球无电人口中占比在80%以上,仅撒哈拉以南地区就有约6亿无电人口。这些无电人口不得不依赖木柴、木炭做饭取暖,依靠成本高昂且污染环境的发电机维持基本照明。

  巨大的电力缺口让非洲成为全球电力投资的焦点,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这片大陆。

  但随着大量玩家加速涌入,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非洲部分国家的光伏电力市场,竞争已开始变得白热化。

  商机

  贾永燕在非洲的时间并不长,她是去年8月才踏足这片大陆的。

  初到非洲,贾永燕很快与考察项目的中国企业建立联系,在接触矿产领域后,一个现象让她印象深刻:这些矿企都是用电大户,部分矿场每月电费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深究背后原因,是非洲电力供应的严重不稳定,不少国家平均每天停电可达七八个小时,就连她住的酒店,都得配备柴油机发电或储能发电系统才能保障用电。

  电力供应的短缺,直接推高了用电成本。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晶电气”)在南非市场的主要负责人陈晓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以工商业电费为例,每度电费用高达1.6元人民币,是中国的两倍多。而在居民用电上,一个普通家庭即便再节约用电,空调都不开,平均每个月的电费也要400元人民币左右。

  贾永燕在考察中发现,非洲的电网建设并不完善,很多矿区需要离网供电。因为矿区通常距离现有电路很远,铺设电网成本高,而且投资建设完成后相关设施无法带走,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另据陈晓辉等受访者介绍,以南非这个非洲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为例,其电网都难以承受用电需求,频繁停电让矿业、制造业苦不堪言。而在南非周边的一些国家,众多家庭和商铺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维持用电,不仅成本高昂,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广大农村地区,情况更为艰难,许多地方根本没有接入电网,甚至连看电视、给手机充电都成问题。

  不过,非洲并非毫无破局之力。这片大陆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风能资源,为破解电力困局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非洲多国已将目光转向太阳能光伏领域,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缓解电力短缺。比如,南非政府在2024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简化光伏项目审批流程等,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南非光伏项目建设。

  埃及也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42%的目标。摩洛哥则制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52%的目标,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企业建设大型光伏项目。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机构承诺,将投入至少500亿美元扩大非洲的电力供应、扩展电力覆盖范围,期望在2030年前为3亿非洲人提供可靠、价格亲民且可持续的电力。世界银行还预计,按照当前电力供应增速与人口增长趋势,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仍将有超过4亿人处于无电状态。

  在此背景下,包括三晶电气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看到了商机,纷纷入局。

  竞争与风险

  近年来,到非洲投资光伏发电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竞争已进入白热化。”较早进入非洲市场的三晶电气肯尼亚负责人黄燕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光伏产业合作,中非合作建设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累计已超过1.5吉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1/15。

  多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在非洲不少国家,光伏电力市场参与者从最初的大型企业逐步扩展到中小型企业,甚至各类不知名小企业。然而,蜂拥而入的玩家也让市场生态越发复杂。

  黄燕注意到,非洲客户对光伏产品更看重“能用”和价格,对品牌与质量关注度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低价竞争。另有受访者向记者补充道:目前,非洲光伏市场中已经出现不少二手光伏板,价格与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卷”。

  从战略布局到具体开拓,三晶电气的经历正是中国光伏企业深耕非洲市场的缩影。在电力缺口带来的巨大机遇下,竞争白热化已成趋势,而如何在价格战、投资风险与市场需求中找到平衡,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现在到非洲投资电力还是一门好生意吗?当记者在采访中抛出这个问题,上述受访者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他们同时提醒,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电力市场,需要根据自身产品和能力与市场精准匹配。

  陈晓辉认为,当前最显著的挑战是竞争激烈——随着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大量玩家涌入让市场“硝烟渐浓”。据其介绍,2022年,南非遭遇了史上最为严重的供电危机,因此,2023年南非光伏需求旺盛时,本地分销商曾从中国高价采购设备;但随着当地电力紧缺现象逐渐缓解,相关设备库存积压严重,部分设备甚至低于成本价抛售。他向记者举例,以五度电的储能电池为例,他们的销售价格已从2023年的1100多美元,骤降至如今的400美元左右。

  此外,工商业光伏项目还面临投入大、回本周期长的问题。陈晓辉举例:一个50千瓦的超市光伏项目,总投资约三四十万元人民币,而电站每月的售电收入仅七八千元,一年最高收入约9.6万元。以此计算,至少需要3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

  更棘手的是政府项目。陈晓辉介绍,非洲多国虽有发展光伏的意愿,但财政拮据,需资方提供分期付款方案,但中国光伏投资企业出于风险考量,对此类项目普遍持谨慎态度。

  贾永燕认为,非洲的电力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风险同样不小,投资者需谨慎考虑。在投资上,具体还得结合当地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投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正因为如此,贾永燕说,她这次回国后特意去企业考察,就是为了摸清他们赴非投资的真实意愿和企业实际情况,再据此确定合作模式。她称,自己对接的这些企业,要求启动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若要让项目正常运转,流动资金需在3亿元以上。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