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手机“宁王”欣旺达押宝新能源

adminddos 2025-07-31 22:24:42 2 抢沙发
手机“宁王”欣旺达押宝新能源摘要: ...

  作为A股锂电巨头,亦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厂商,正将资本触角延伸至港股市场。

  2025年7月30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H股登陆主板,高盛与中信里昂担任联合保荐人。

  公司招股书显示,欣旺达2024年全年营收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大增36.43%。其中,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已接近三成。

  从连续五年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第一,到动力电池储能业务跻身全球前十,在手机电池领域稳居全球龙头、行业影响力堪比在动力电池领域地位的欣旺达,正在加速搭起消费电池业务之外的第二曲线。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智能穿戴、服务新能源汽车等新场景的崛起,为消费电子企业带来了结构性机会。比如智能穿戴设备趋向小型化、功能多样化,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迫切;服务机器人的长续航与安全管理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超充、混动技术突破,都为具备技术储备的电池企业提供了增长空间。”

  这家深耕锂电池领域近30年的企业,试图以“消费电池基本盘+新能源增长极”的双轮驱动模式,向资本市场讲述更具想象空间的故事。

消费类电池仍是基本盘

  在消费电子赛道,欣旺达的龙头地位堪称铁板一块。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其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位列全球第二。

  两类细分产品对应的消费类电池业务总营收304.05亿元,同比增长6.52%,占总营收比例为54.3%,给新能源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现金流支撑。

  这一地位的巩固,离不开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捕捉。随着AI手机AIPC等智能终端爆发,更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成为核心需求。民生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AI手机出货规模预计达4.2亿部,AIPC渗透率将攀升至40%,这为消费电池带来结构性机会。与此同时,硅碳负极材料已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的首选,打开电池容量天花板。2024年,硅基负极材料开始在高端手机机型中得到批量应用,并呈现出由旗舰机型向中低端机型市场渗透的趋势。

  据高工锂电预测,AIPCAI手机单机带电量的提升幅度预计将达10%—15%,这将有效提升电池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消费电池ASP步入通胀通道。

  全球化产能网络则为其抵御区域市场波动提供了缓冲。证券研报提到,随着越南基地投运,欣旺达在东南亚的本地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41.8%;印度、泰国等基地的产能释放,正助力其切入苹果飞利浦等国际品牌核心供应链。

  “消费电子客户对供应链稳定性要求极高,全球布局让其在应对关税壁垒和区域需求波动时更具弹性,现在已经算是核心能力之一。”一位接近智能手机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增长密码:动力电池与储能

  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则是欣旺达此次港股上市的核心看点,也是其第二曲线的核心支撑。

  2024年,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合计贡献营收170.28亿元,同比增速超45%,占总营收比例由2023年的24.9%升至30.4%,成为拉动增长的新生力量。其中,动力电池业务贡献了151.38亿元,占全部业务营收的27%,比例较2023年提升4.4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研报分析,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源于其产品凭借优异性能切入了豪华车型供应链。公司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供应商,近年来凭借技术迭代与产品高端化战略,成功切入豪华车型供应链,展现出其在高端市场的巨大潜力。从配套车型来看,欣旺达已为理想汽车旗下L7Max与L8Pro两款高端增程式车型提供动力电池,性能获市场验证。

  招股书显示,欣旺达的客户现已覆盖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前十中的8家;亦有市场消息称,欣旺达旗下动力电池公司“欣旺达动力”已经拿下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车型的电池定点项目。欣旺达方面对此回应称,“涉及保密协议,不便透露”。其中,小米15万元级车型电池系统报价低至0.5元/瓦时以下,成本优势凸显。这推动其动力电池出货量2024年激增116.9%至25.29GWh,全球排名第十且增速为前十厂商中最快。

  储能业务则踩中全球能源转型风口。万联证券行业研报指出,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增势稳定,海外需求多点支撑。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储能系统已实现全球化布局,如2024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1.6GWh项目等标杆落地,产品覆盖全场景,客户涵盖全球前五交流侧储能供应商。

  2024年,欣旺达储能系统装机量翻倍至8.88GWh,同比激增107%。据SNE Research数据,在2024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中,有6家中国电池企业上榜,其中就包括欣旺达。

  欣旺达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0.2%,强劲的势头仍在延续。

双轮驱动成效待验

  智能终端与新能源领域的场景迭代,正为电池企业打开新的竞争维度。

  张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智能穿戴的小型化需求、服务机器人的长续航诉求、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与快充要求,共同指向“高能量密度、定制化适配、安全可控”的技术主线,这与欣旺达的业务布局形成交集,但也暗藏挑战。

  从行业趋势看,消费电子与新能源的技术边界正在模糊。智能穿戴需要的微型高容电池、服务机器人依赖的BMS安全管理系统,与动力电池的快充技术、储能的长循环特性存在技术协同性。欣旺达在消费电池领域积累的定制化生产经验,与新能源业务的全球化产能网络,理论上可形成协同,但这种协同效应的释放仍需时间验证。

  技术层面,固态电池被行业视为重要方向,欣旺达的半固态电池中试进展与行业节奏基本同步,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仍面临成本与工艺瓶颈,这一点与张毅提到的“固态电池需突破产业化难题”的判断一致。万联证券研报也指出,固态电池进入技术验证期,多环节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平衡研发投入与短期盈利。

  挑战同样显著。动力电池领域,低价策略虽助欣旺达切入小米等供应链,但财报显示,2024年8.8%的毛利率仍低于消费电池,这一数字同比还下降了2.42%。如何在规模扩张中提升盈利,是其新能源业务的核心考验;储能市场虽需求旺盛,但海外项目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应对,也是不小的压力。

  总体而言,欣旺达的消费电池稳基本盘+新能源拓增量格局已清晰,但在新能源领域的盈利改善、新场景技术转化等方面,仍需用业绩证明其能力。就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与欣旺达公司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能否在竞争中守住技术与成本的平衡,或将成为欣旺达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的前提。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