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林徽因英文书信结集出版,此前由费正清夫人整理保存

adminddos 2025-08-05 07:59:12 2 抢沙发
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林徽因英文书信结集出版,此前由费正清夫人整理保存摘要: ...

近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林徽因写于1935年至1940年的大批英文书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部分书信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编注,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收录于《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之中。

这批珍贵的书信绝大多数从未发表。主体部分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美国好友费慰梅、费正清夫妇,也有同时期致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主任科伊尔的书信,并包括作为附录呈现给读者的梁思成致费正清、费慰梅书信,以及科伊尔致林徽因等人的书信。

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这些书信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详细记录了中年林徽因的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思想观念、家国情怀;也从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了山河破碎之际国家的政治、民生状况,对研究林徽因、梁思成生平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具有重要价值。

书影

十三年通信记录首度完整面世,记录两费与林、梁友谊

费正清是美国历史学家与汉学家,费慰梅是其夫人,她也是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与林徽因的友谊始于1932年,费正清夫妇初到北平进行学术研究,在美术俱乐部的画展上与梁思成、林徽因一见如故。两家住所相近(梁家在北总布胡同,费家在羊宜宾胡同),且均精通英语与西方文化,迅速成为密友。交往的几年间,林徽因与费慰梅交流中国建筑与艺术,费慰梅带林徽因体验骑马等西方生活方式,拓展其精神空间。

两费与梁思成、林徽因的友谊贯穿了林徽因一生中的重要阶段,1934年,两对夫妇曾结伴赴山西汾阳调查古建筑,历时一月,发现40余处遗存。此行让费慰梅深入理解梁林学术工作,并爱上中国建筑;抗战爆发后,费氏夫妇也曾汇款接济梁家,给在四川宜宾李庄身患重病的林徽因寄送药品,1945年,费慰梅亲赴李庄,用吉普车带病榻上的林徽因上街庆祝抗战胜利,林虽形销骨立,但眼中“神采之美”未减。

1935年,林徽因与梁思成、梁再冰、金岳霖、费慰梅等摄于天坛

一九三四年八月,林徽因与费慰梅(中)、费正清(左侧村民身后)在山西考察

在费正清、费慰梅保存的中国友人档案中,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写给他们的书信是一个重要板块,多达数百封,这其中,林徽因写给两费的书信又占主要部分。这批书信的通信时间起自1935年春,终至1948年冬,时间跨度长达十三年之久。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中正式发表了林徽因1935年至1940年间致费正清、费慰梅的书信,不久也将出版林徽因1941年至1948年间致费正清、费慰梅的书信,将十三年间的通信记录完整呈现给读者。

1935年4月23日,林徽因、梁思成(左二)与费慰梅(右三)及其家人在北平

系统保存下来的珍贵林徽因手稿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绝大多数林徽因手稿没能保存下来。无论是文学(诗歌、散文、小说)领域还是建筑领域,林徽因代表作的手稿几乎都没有幸存。此外,林徽因写给亲朋友好友的大量书信(包括写给梁思成、徐志摩等人的书信)以及亲友们写给他们的书信也损失殆尽。目前存世的少量林徽因中文手稿,大都是劫后余生,但遗憾的是,这些手稿十分零散,不成系统。

值得庆幸的是,林徽因写给好友费慰梅、费正清的书信手稿,在费慰梅的悉心整理下,一直保存到今天。它们与梁思成、金岳霖写给费慰梅、费正清的书信以及两费写给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的部分书信底稿收藏在一起,这是唯一有目的、成体系保存下来的林徽因手稿。

这批珍贵的书信,大多数是写信人用钢笔写在信纸上,少部分用打字机打印,写信人签名。夹杂在信中的,还有少数林徽因未曾发表的诗作,有的还是用毛笔楷书的。鉴于这批书信基本系手写英文,出版社在誊录之后,又对原稿中存在疏漏的个别字词、表达进行了订正。

1935年12月27日,林徽因致费正清信

1937年11月24日,林徽因致费慰梅信

此外,还有一批林徽因与费慰梅、费正清等人的珍贵照片及书信手迹一并刊载,大多数从未发表。通过这些形象的材料,读者可以生动、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卓越风采。

这批书信不仅数量巨大,所富含的历史信息也十分丰富,人文社介绍,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大多数从未发表。此前,在费慰梅的著作及梁从诫编《林徽因集》中,曾披露少部分书信的删节版。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林徽因英文书信,是这批书信首次完整面世。

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徽因、梁思成与费正清、费慰梅以及许多中国友人的交往细节,了解林徽因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感知林徽因的渊博学识和广泛趣味,理解林徽因对待友情、爱情、历史、现实的态度,体味林徽因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以林徽因的个人视角,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呈现了她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面貌、重大事件以及知识分子的生存与思想状况,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

林徽因与费正清、费慰梅在西山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