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该方案自7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上述方案对补贴方向、产业链协同、投资招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划。
补贴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创新 5000万元封顶
方案提出,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其中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其中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另外,方案还提出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零部件、终端两手抓以浦东张江为核心承载区
其中提到,发挥群链集聚效应,加快开发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要发挥上海自主智算芯片、本体机器人与大模型企业集聚优势,加快具身智能专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支持以公版机为代表的终端研发,推动量产进程;鼓励开发操作型、智慧型具身智能终端产品,打造“热销单品”。
另外,要建立市区协同培育机制,以浦东张江为核心承载区,加速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具身智能相关重点区域,形成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强化投资招引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
方案提到,强化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战略牵引作用,推动优质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产业生态基金,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资”机制,精准支持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企业。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支持发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及性。
另外,要深化与央企国企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区域总部、功能总部落户,支持行业优质企业、科技和互联网大型企业等在沪设立具身智能实体公司。
行业催化不断机器人盛会在即
机器人行业各种催化不断,国内明星企业在软硬件方面你追我赶,7月26日,刚落幕不久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发布“灵渠OS”开源计划,剑指打造具身智能“Windows系统”;宇树科技发布新品人形机器人R1,搭载26个关节,售价3.99万元起,标志着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多样化发展……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12日在北京举办,、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200余家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将同台展示,其中首发新品100余款,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将带来最新展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认为,通用场景下的精细操作能力是人形机器人相较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核心优势,预计将成为其商业化落地重点。
表示,步入2025年,多家整机厂商的量产计划密集落地,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生产,具身智能量产元年特征突出,有望带动产业驶入快速发展通道,为后续市场开拓与技术迭代夯实基础。
从产能规划看,特斯拉2025年预计产能超5000台,2026年目标年产5万台;优必选2025年产能达1000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交付;智元机器人年初已有千台下线,二期工厂将支撑万台级产能;figure首年计划生产1.2万台,未来四年规划量产10万台;AgilityRobotics2025年产能扩展至1万台;宇树科技工厂二期投产后,四足机器人产能将从1.5万提升至5万。
应用场景方面,当前具身智能技术仍在迭代完善,工业场景因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较高,成为厂商优先攻坚的“试验田”。因此,特斯拉、优必选、figure、AgilityRobotics、宇树科技等主流厂商中短期都将重心放在工业场景的突破上。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