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内已有71只可转债摘牌退市,其中51只是因赎回退市。
正股普遍上涨,触发可转债强制赎回机制,随着A股行情走牛,可转债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8月6日盘后,、、等多家公司,均公告称可转债赎回并摘牌,并提示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转股。第一财经统计发现,截至8月6日,A股今年已有71只可转债摘牌退市,其中51只因赎回退市,占比约达七成,成为转债退出的主流方式,而到期赎回、正股退市而摘牌的总计只有20只。
股价普遍上涨触发赎回条款,是今年可转债提前赎回(强赎)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全A个股年内涨跌幅平均值为25.9%,而正股股价上涨,直接满足了可转债强赎条件。
上市公司强赎的考虑,是为了促使债券转股,从而降低债券的付息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目前,供不应求的同时,大额优质的银行转债数量减少,使得优质资产稀缺性凸显,或也加大了转债投资的难度。
年内51只转债强赎
根据披露,8月13日是“齐鲁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8月14日,该债券将在上交所摘牌。齐鲁转债此次赎回价格是100.7086元/张。截至6日收盘,该债券报收于124.498元,未转股余额7.73亿元。4月以来,该可转债未转股余额累计下降约58亿元。
今年以来,齐鲁银行股价累计上涨16.83%,2024年以来累计上涨超过75%。持续上涨的正股,触发了齐鲁转债的强赎。从7月5日以来,该行已连续18次提示投资者转股或卖出。
由于股价表现强势,加上齐鲁转债,截至目前,今年至少已有4只银行转债触及强赎。另外,的也将于10月28日到期,总规模达500亿元。届时,全市场存续的银行转债将进一步下降。截至6日,浦发转债还有占比72.11%,360.5亿元的债券尚未转股。
众多已经触发强赎的转债中,飞鹿转债转股日即将到阿里,为8月8日,届时未转股的投资者将按照100.55元/张的价格强制赎回。此外,、广大特材、、、等上市公司,都在6日盘后提示相关可转债触发强赎。其中,广大特材的可转债还有12个交易日就将转股截止,该股年内累计涨逾60%;首次提示强赎的新化股份,股价在近三个月上涨15.54%。
可转债存续期内,往往会在牛市期间触发强赎,因此强赎也是转债退出的主流方式。今年可转债频频触发强赎,也是因为A股经历了显著上涨,主要指数均有不错涨幅,不少个股更是表现亮眼。股价上涨推动正股价格触及或超过转股价的130%,满足了可转债强赎的股价条件。截至8月6日,今年已有71只可转债退市,其中有超过51只可转债触发了前述的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个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的条件。
存量转债供不应求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可转债的发行数量不足30只,新债发行放缓,叠加强赎潮下的转债摘牌提速,导致可转债市场总存量规模和数量大幅下降。华创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的强赎转债,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老龄化”特征,公告时平均存续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年内新券供给虽有所修复,但仍难与退出形成有效对冲,存续债券促转股压力仍在提升。
同时,由于机构“固收+”等资金的刚性配置需求,加上纯债利率下行,推动机构增配可转债意愿较强,市场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也推动着可转债估值重塑。
今年以来,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上涨16.5%,8月6日报收于226.55点,再创历史新高,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上证50等主要股指。以上半年角度来看,2025年初至6月底,中证转债指数跑赢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尤其明显超过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这主要是二季度转债抗跌以及小盘占优双重作用。
从年内可转债炒作来看,板块轮动节奏与股票市场轮动类似,以Deepseek为代表的TMT主题热度较高,创新药驱动了医药板块行情。个券层面,(医药生物)、汇车退
债(汽车)、(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电子)涨幅领先,均与近期正股的活跃表现匹配。
有固收分析师对第一财经称,优质转债稀缺性与“固收+”资金刚性需求的失衡,导致可转债估值居高不下。“银行转债相继赎回,使得机构持券需求有所演变,此前银行转债是固收配置的主要品种,主要是因为银行的高股息特征,其余大额高评级的新券,也是近几年公募持仓转债的主要品种。”上述分析师说,“从二季度机构加仓转债来看,除了把银行作为底仓以外,电子、化工、医药等高景气度、高弹性、存在修复预期的品种,是机构加仓的首选。”
“转债市场容量缩减的环境下,加上机构缺乏替代性的大额高资质品种,反而使得转债需求旺盛,机构开始重视筹码获取的难度,推动了机构积极配置的意愿。”上述分析师补充说,“转债供不应求也直接推升了剩余可转债的估值水平(转股溢价率),使得当前转债市场整体估值处于相对高位,预计下半年存量品种的稀缺性更加凸显,转债投资难度加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