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席经济学家王增业在“上证·首席讲坛”发表演讲并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产业金融机构围绕所属集团传统主业上下游进行投资,可促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产业金融助力能源转型
随着能源结构深刻调整,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对传统油品销售市场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作为油气行业的领军者,集团如何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保持领先优势?
王增业认为,实体企业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乃至集团公司自行设立金融机构并开展金融业务,能够形成对主业的反哺,以产业金融的角色推动集团绿色低碳转型。
基于这一战略思维,中国石油集团旗下金融业务上市公司中油资本,正聚焦能源化工产业链,依托银行、信托、保险、金融租赁等全牌照,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而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昆仑资本,则紧扣中国石油集团上下游产业链,精准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可控核聚变和生物合成等前沿领域。
近日,中油资本公告称,拟出资6.55亿元布局可控核聚变项目。此举被视为对未来能源的提前布局,相关赛道有望比预期更早实现商业化。王增业说:“我们的产业金融要对‘卡脖子’技术、第二增长曲线相关重要技术设施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投资。”
“产业金融的优势还体现在解决被投企业市场拓展难题。”王增业表示,对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订单往往比资本金更为关键,但产品销路仍是难以回避的挑战。相较传统财务投资,产业金融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广阔的采购空间,能够为初创企业提供稳定的市场,助力其实现从生产力到市场收入的高效转化。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及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对此,王增业表示,资本追求投早、投小、投高科技,但早期和小型企业往往意味着企业不成熟,缺乏亮眼的资产负债表,甚至资产负债率为负。在此情况下,如何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进行耐心投资,需要极大的决心。央企产业集团应对资本投资板块采用与其他业务有所区别的考核机制,以鼓励长期稳健的投资行为。
全球能源格局面临多重挑战
“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增速放缓、气候变化加剧等因素将能源行业推向高风险阶段。”王增业认为,地缘政治冲突不仅导致能源价格大幅波动,更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具体而言,全球能源贸易流向正从原先的“逆时针”向“顺时针”转变,欧盟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促使俄罗斯扩大向亚太地区的出口,同时美国对欧洲的LNG和成品油出口量显著增长。此外,能源贸易从追求经济效益的全球流动转向区域合作。
以国际原油市场为例,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了全球贸易,进而拖累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受此影响,国际油价或进一步下跌,预计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下移至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影响能源需求的关键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至2.8%,较年初预测下降0.5个百分点。“全球经济正进入高不确定性、低增长阶段,将导致能源消费乏力。”王增业说。
中国能源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今年6月,中东局势紧张,伊朗一度释放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信号。这再次引发了国际市场对能源通道安全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油气供应依赖进口,航运通道风险上升。”王增业介绍,2024年,中国90%的原油进口和60%的天然气进口依赖海运,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作为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航道,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王增业表示,尽管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2024年分别达到71.9%和43.6%,但凭借煤炭的自给优势以及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中国能源总体自给率仍保持在80%以上,“国家能源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