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又有新进展,险资入市加速。
近日,记者从太平资产了解到,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资产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险资系私募”的落地响应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是指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加速落地,至今已有三批试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含已批复和拟批复试点规模),参与机构逐渐扩展至多家头部险企及中小险企,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等。
从数据看,险资入市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16%,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试点规模超两千亿,参与险企扩容
对于此次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表示,旨在积极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截至2024年末,太平资产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
太平资产进一步表示,“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基金运作管理,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和符合保险资金特性的投资策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当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加速落地,至今已有三批试点。首批于2023年10月获批,由中国人寿、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截至今年3月初,500亿元已全部投资落地。
2025年1月启动第二批试点,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为520亿元。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批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获准参与。因此,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批复规模共计达1120亿元。
2025年3月启动第三批试点,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获准参与,规模合计600亿元。至此,三批试点累计已批复和拟批复的试点规模合计达到2220亿元。
“通过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私募基金将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发挥其长线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并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分析称。
基金类型更丰富,重仓大盘蓝筹股等
记者梳理发现,三批试点呈现出基金类型更加丰富、“国家政策+地方实践”等特点,险资青睐的投资标的也呈现出“大盘蓝筹股”“优质高股息”等取向。
首先,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模式逐渐多元化。例如,鸿鹄志远一期为“公司型基金”,但鸿鹄志远二期、三期为“契约型基金”。
第二批试点中,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等也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对比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具有易标准化、设立简便、份额转让便利等优势。
记者注意到,试点中还呈现出“国家政策+地方实践”的特点。如深圳主动引入险资设立百亿级基金,即深圳市政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平安基金”),其中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是“国家政策+地方实践”的一次有效探索。
“这是深圳市首次成功主动引入险资长线资金。”深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一翔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平安基金规模100亿元,其中平安方认缴94.5亿元,深圳市引导基金认缴2.6亿元,龙岗金控认缴2.4亿元。平安基金采用双GP模式,由平安创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管理,采取“直投+母基金”的形式,将可投金额的90%投向深圳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投资项目,10%投向深圳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期限不超过15年。
再看险资系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险企倾向于投资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较好的大型上市公司股票。如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重仓了、、等A股股票,截至8月11日收盘,鸿鹄志远均现身这三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包括公司治理良好、经营业绩优良,同时也注重股东回报的这样一些大型蓝筹股。具体的产业包括金融、能源化工、公用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还包括新能源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能够助力国家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经济转型。”今年3月,第二批试点获批时,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
从参与试点到频频举牌,险资入市加速
从去年至今,保险业也迎来举牌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2次,已超过去年全年举牌次数。
此轮险资举牌潮中,公用事业、银行板块格外“吸金”,被举牌的上市企业普遍具备高分红及相对稳定的ROE水平。据研报,从股息率看,2024年至2025一季度的举牌中,被举牌公司历史三年股息率平均约为5.3%。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重仓A股流通股市值数据来看,在前10大重仓行业中,除房地产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8.1%外,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交运、电信服务、硬件设备、电气设备、有色金属、化工持仓市值均同比大幅提升。
其中,公用事业属于盈利能力稳定、分红率较高的行业,最新举牌案例是,8月7日,弘康人寿公告称公司参与举牌港华智慧能源。本次举牌后,弘康人寿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股票1.8163亿股,占其股本比例为5.00005%。
“资产荒”背景下,险企投资收益压力持续增大,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H股,由于业绩稳定性强、估值低、股息高等特点,也备受低风险偏好资金“偏爱”。截至7月末,年内险资举牌上市银行已达10次。
险资频频举牌背后凸显其普遍面临的“艰难抉择”,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目前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较大,而通过配置长股投或者高股息(OCI)策略,可以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波动,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从数据看,险资入市步伐明显加快。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规模、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同比增长,如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8.4%,较年初提升0.9%;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