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16年出发到今年,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创立的专业报道品牌实践项目——“记录中国”已走过十年。经过十年的培育,“记录中国”已成为主流媒体赋能名校社会实践的知名IP。
2025年“记录中国”的主题是:“城市不打烊:高质量发展活力密码。”澎湃新闻记者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将实地探访上海、重庆、江苏苏州、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走进这些在昼夜交替中始终散发勃勃生机的城市,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高知识水平、有活力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既是城市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政府如何做好服务的考验。今天刊发的是来自“记录中国”安徽线的报道《找资源、做副业、交朋友,合肥青年夜校不只是“花钱上课”》,讲述的是有关合肥青年夜校的故事。

青年夜校正开展AI课程 汪洋 摄
7月29日晚7点15分,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士匆忙走进合肥包河区至德路48号缤纷公寓公共空间一间五十平米的教室。折叠椅坐了二十人左右,有发量稀疏的polo衫中年男人,也有做笔记的年轻男女。最后一位学生在入口签到后,课程开始了。
台上,讲师带领众人用各种AI工具一步步生成了海报、ppt、视频脚本。这是一节AI实操技能体验课,由包河区长租公寓“缤纷公寓”组织,开在工作日的夜晚,单次课25元一节。
律师到法务课寻找案源,青年学了几节手工课后到罍街摆摊卖起了“手办”(动漫相关的手工艺品),中年创业受挫的鞋品牌老板在服装基地夜校学起了视频剪辑与拍摄,准备打造品牌的抖音账号......有关合肥的青年夜校,我们总能听到许多故事。
共青团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高洁介绍,当前合肥市约有16所青年夜校,办学点约80余处。找资源、做副业、交朋友,合肥火了一批青年夜校,而夜校也不只是“交钱上课”那么简单。
夜校里,“兴趣”可以变成“营生”
马慧慧今年35岁,毕业起就在合肥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原本已经做到了高层,因为公司办公地点搬迁至城郊,加上工作以来已经攒了一些钱,2024年初她决心辞职休息一段时间。5月,她在小红书上刷到了“愿望LIVE青年夜校”的缝纫课。“主要是500块钱很便宜,就去玩玩”,她很快报了名。她总记得小时候妈妈用蝴蝶牌缝纫机给家里做衣服,因为怕她伤到而不许她靠近,但她依然对缝纫抱有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在服装行业工作过的夜校老师范中雯教大家识读服装原型,画在布片上,一位有几十年经验的裁缝爷爷则负责教授缝纫。9个人的小班级“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有大一大二的大学生,高中教师,上班族以及待业青年。范中雯说,有几个学生进入了狂热的状态,下了课还在制作衣服,“十二点都不回家”。
缝纫零基础的马慧慧用课上所学做了一件度假风吊带衫。她把图片发到自己的小红书,一下得了几百个赞。十月,她自己打版制作的画报风围裙在小红书上火了,七千赞,五万余人浏览,不断有人私信找她订购。
在夜校碰上“意外收获”的还有宋佳佳。宋佳佳是阜阳人,23岁,在合肥做少儿艺术培训老师。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下班后回家就躺着刷手机、看短视频,感觉每天都一样,很枯燥。”宋佳佳说,起初报名夜校甜品课更多是想走出自己的社交圈,“认识一些新的人”。
甜品课并没有成为宋佳佳探索的终点。愿望LIVE青年夜校的群聊有时会散发一些有偿“兼职”,宋佳佳利用自己的设计功底帮夜校做过墙绘、海报等,陆续赚了几千元。“可能上课花费还没有我赚的多。”她了解到主办方还在办“青年小店”项目,能在公司旗下的街头小店兼职店主,于是又试着当了两个月的甜品店店主。虽然最终营收惨淡,不过宋佳佳乐在其中。

宋佳佳画的墙绘 受访者供图
愿望文化公司总经理程永森说,举办青年夜校的核心理念正是“兴趣职业化”,让年轻人的兴趣也能形成一定固定的收入。“我们要考虑到大家的营收,还要考虑到你做这个事最终产出是什么样,最终产出一定要能够跟城市发展对接。”程永森总结道。
夜校服务产业,支持就业
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从2024年初正式运营。它临近老厂区,却不再是嘈杂的流水线——经过改造的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内部则引入了原创设计品牌、服装定制工作室、直播间等新业态。转型中的服装产业集群,期望重点发展原创设计、品牌孵化、电商直播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型业态,青年夜校也因此成为产业升级的抓手之一。
团瑶海区委和区总工会联合基地推出了“青春夜校·筑梦瑶海”主题夜校,在工作日晚7点至9点免费向基地入驻企业开放。夜校课程涵盖视频剪辑、电商直播、中医养生等5类模块,开班首期吸引了园区内200多人次参与。
合肥人王亮(化名)做男鞋生意,几年前因在温州的女鞋投资失利,回到家乡。他带着重新出发的念头入驻服装基地,“准备搞抖音,想打造一下人设”。办公室里设置了一间崭新的直播间,造价6万元,王亮计划用于直播卖鞋。为了让短视频内容更专业,他带上负责宣传的员工一起报名夜校的视频剪辑课。虽然目前直播间尚未开播,但内容已在筹备中。
和王亮同样在基地里上过视频剪辑课的,还有卞君辉——一位刚回到合肥不到半年的95后服装设计师。今年3月,她与朋友合伙开了服装定制工作室,入驻基地,接的多是毕业设计、走秀演出用的特别款。
“周五从学校(代课)下课就来听,”卞君辉说,报名夜校的拍摄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成品图片和视频的拍摄水平。定制服装在交付前,往往需要向客户提供成品照片。
不过更重要的是辅助自媒体渠道的宣发。卞君辉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她们的手工制作过程中,“会把整个制作过程拍下来,简单剪辑一下,然后发到小红书上。”在工作室的订单中,四成来自小红书、咸鱼等互联网平台。

服装基地里的直播间 汪洋 摄
除了扎根产业集群的夜校,合肥的夜校版图还延伸至更多青年聚集的空间。滨纷公寓是滨湖产发集团旗下的青年长租公寓品牌,租户中,毕业三年内的年轻人占50%以上。2024年3月起,滨纷公寓开始组织青年夜校,主要开放给住户和公寓周边的青年职工。
滨纷公寓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寓的夜校组织不久,市场机构的青年夜校开始同质化,滨纷公寓迅速迭代课程体系,联合包河区总工会、团区委建立政企多方联动机制,整合政府指导与国企资源,聚焦青年职业发展痛点,构建“技能+兴趣+社交”三维赋能模式,打造“白天上班、夜间充电”的新型成长样本。今年3月至7月滨纷公寓青年职工夜校开展的课程中,不仅有八段锦等健身课程,也有AI实操技能、商务英语和求职面试技巧课程。
夜校热背后
“刚开始夜校爆的时候,我们发个帖子, 一晚上30万浏览量。课表发出来,一晚上五六百个人在咨询。”程永森回忆,青年夜校刚推出时反响非常热烈。在愿望文化公司陆续针对超过2000人的需求调研中,80%的人是为了来社交,20%是为了“找资源”。
同时,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对课程的需求各有侧重。根据需求调研结果,18岁至25岁的大学生、职场新人以社交为主,偏好调酒、脱口秀等课程;25岁至35岁的职场中坚,更关注职业技能类的“干货”,如财务、服装设计;35岁至45岁的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则希望能在夜校链接行业资源,比如在法务、营销等课程中拓展人脉和客户。因此,青年夜校应当能让不同群体找到自己的需求出口。

愿望LIVE青年夜校,讲师正在讲解如何做直播 汪洋 摄
对于夜校旺盛的需求,团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高洁给出更宏观的解释——“合肥是一座非常青春的城市,”高洁介绍说,“目前在合肥1200多万人口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超过50%。从过去三年的社保数据看,新增大学生落户数超过110万人。”
的确,合肥的人口规模和增速正在成为合肥发展的重要红利。2024年底,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首次跻身全国千万人口城市,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杭州、苏州之后)第四座千万人口大市。其中,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学学历的青年人数达 2.7 万人。从人口增长来看,合肥近年来亦展现出强大的人才吸引力。根据“合肥发布”消息,过去三年,合肥累计新增人口超过50万人,其中,迁入人口占比接近九成。
高知识水平、有活力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既是城市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政府如何做好服务的考验。
高洁谈到,合肥将青年夜校作为全市的项目进行打造,核心也是在于城市的服务如何与合肥的“年轻”特质相匹配。当前合肥的青年夜校主要依靠政府牵头,适当加入社会组织元素。此外,夜校的配置也全方位向青年需求贴近,如布局上主要根据青年活动的热力图选择居民区、商圈、楼宇和高新区域;课程设置则兼顾青年人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需求,并加强青年夜校在服务青年就业方面的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