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未来五年老年人口或增至3.7亿,失能照护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

adminddos 2025-08-13 13:57:17 2 抢沙发
未来五年老年人口或增至3.7亿,失能照护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摘要: ...

记者 王珍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8%。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分析人士指出,“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从目前的3.1亿增加到3.7亿左右。面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在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服务优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其中,失能老年人照护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一个积极的变化,就是人口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披露的信息,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但是,人口寿命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老年人口“失能期”也延长了,并且正在成为无数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35年,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近年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高层文件均将失能老年人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去年1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有关举措,会议强调,要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

中民养老规划院院长苏志钢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预计到“十五五”末期,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7亿、占比达25%,人口失能化程度加深、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现实挑战,与城乡养老资源不均、人才队伍短缺等薄弱环节相互交织。

针对失能群体照护的刚需,苏志钢建议,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并多元化兑付机制,支持社区护理中心连锁化发展,落实经济困难失能群体集中照护补贴政策。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被广泛称为社保“第六险”,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已运行9年,覆盖人口超过1.8亿。但另一方面,长护险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地区仅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对城乡居民医保人群没有实现覆盖,这可能会加剧社会公平性问题;在筹资渠道方面, 医保基金划拨和财政补贴是长护险基金的主要来源,随着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如何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使长护险制度可持续运行。这些都需要在政策上做前瞻性布局。

苏志钢还说,“十五五”时期需以“系统性保障、高质量供给、包容性发展”为主线,积极构建完善“以智能科技领航,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居家社区机构联动互补、医养康深度融合、多元主体共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

他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一是构建“兜底有保障、普惠可及达”的服务体系。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抓手,推动省级清单提质扩面,确保物质帮助、照护服务等16项核心内容全覆盖。深化居家社区养老主阵地建设,依托嵌入式设施完善助餐、上门服务等网络,同步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升级,破解城乡失衡难题。

二是聚焦“痛点破题、短板补齐”的关键领域。除了加强对失能群体的照护,还要强化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推广认知障碍筛查干预、家庭病床与家庭养老床位联动等服务,将健康管理延伸至居家场景。加快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联动社会化改造形成“保障+市场”双轮驱动。

三是夯实“人才为基、标准为纲”的支撑体系。通过拓宽培养渠道、完善激励机制,破解养老人才短缺困局,保持专业技能人员有效增长;以各类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为引领,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安全管理等制度,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跨越。

四是激活“业态创新、产业协同”的银发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适老产品供给,构建覆盖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照护全场景的产业供给链条。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态创新,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银发经济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是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中既包括满足老年人就餐、就医、照护、文体等事业范畴的公共服务,又涵盖满足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各类市场经济活动。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或将达到10%。

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口整体仍相对低龄,在护理、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有较强诉求,未来5-10年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窗口期。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发展银发经济:一方面是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覆盖人群范围,尽快构建统一的长护险资金支付范畴;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低龄老年群体的再就业。老年群体的消费边际倾向要明显高于青年群体,因此改善老年群体就业以增加其收入,对于促进老龄化下的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