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消费贷贴息落地倒计时:多家银行坚守3%利率红线,有大行App即将上线“贴息专区”

adminddos 2025-08-20 11:06:51 2 抢沙发
消费贷贴息落地倒计时:多家银行坚守3%利率红线,有大行App即将上线“贴息专区”摘要: ...

  每经记者|李玉雯   

  随着消费贷贴息的脚步渐行渐近,入围贷款经办机构的银行也在积极筹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有大行计划在手机银行设立贷款贴息专区,该功能将于该行贴息政策执行前上线。

  尽管政策出台后银行机构纷纷发声予以响应,但众多一线网点仍在等待总行或上级部门的进一步部署通知。记者在走访各家银行网点时得到的回应普遍是“具体细则还没出来”“还没接到通知”。有大行工作人员称“内部还在沟通协商细则”。不过,记者注意到,有几家银行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渠道就客户集中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另据记者了解,当前上海地区各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仍坚守3%的“红线”。有分析师指出,贴息后的消费贷利率低至3%以下,需警惕以低息贷款置换利率更高的按揭贷款,并且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后,六大行及多家全国性股份行迅速响应,宣布将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银行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

  距离9月1日政策实施越来越近,当前银行相关业务的筹备情况如何?

  记者通过App客服处获悉,工商银行会在手机银行设立贷款贴息专区,该功能将于该行贴息政策执行前上线。届时,客户可在贴息专区进行交易信息授权,以便该行自动识别符合贴息政策的所有消费贷款。

  而众多一线网点仍在等待总行或上级部门的进一步部署通知。“具体细则还没出来”“还没接到通知”,这是记者在走访各家银行网点时得到的普遍回应,数位一线客户经理称行内尚未对此政策组织开展学习等。有大行工作人员称“内部还在沟通协商细则”,也有股份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相关操作指引、实施细则等预计会在月底出台。

  不过,记者注意到,有几家银行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渠道就客户集中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比如本次消费贷款的贴息范围、办理时间、贴息标准、申请流程等。

  就申请贴息的流程而言,可大致划分为三个环节,即申请消费贷款、交易信息授权、定期自动贴息。

  均提及,使用贷款时需要客户签署补充协议,授权该行查询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的消费交易信息,汇总满足贴息条件的消费金额。对系统可自动识别账户中消费交易信息的,银行自动开展贴息;对系统未能识别的,客户可通过提供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的方式向贷款经办行申请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贴息。如客户未签署补充协议、授权查询,不影响客户正常申请、使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

  另外,贴息资金的取得,并非银行直接审批发放更低利率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对象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对于未实际用于消费部分,不予以贴息。

  为了简便操作,银行会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在贷款结息日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当前上海地区各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仍坚守3%的“红线”。

  农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当前消费贷利率最低3%,广发银行消费贷在叠加折扣券后利率也可低至3%,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该行消费贷利率根据客户资质不同有所浮动,最低3%,“但比较少见,多数在3.2%~3.7%。”

  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消费贷利率最低是3.05%。工作人员称消费贷利率最低3.1%。

  在记者咨询过程中,多位银行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要确保贷款资金是用于消费。

  据悉,消费贷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提及,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后,仍有三个领域的风险值得关注:一是,存量按揭利率目前仍稳定在3.1%左右,贴息后的消费贷利率低至3%以下,需警惕以低息贷款置换利率更高的按揭贷款,提升按揭早偿率水平;二是,个人消费贷借贷成本显著降低,叠加近期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明显,需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三是,经补贴后较低的贷款利率,虽然未和居民负债端成本形成倒挂,但与外币资产收益率存在价差,需警惕跨币种套利行为。

  多家银行在此前公告中均提示合规使用贷款资金,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建议优先使用放款账户进行消费。

  农业银行、等还警示了套取贴息资金要承担的后果。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银行严格予以禁止。

  另外,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