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Manus披露预测性年度收入为9000万美元

adminddos 2025-08-20 11:14:33 3 抢沙发
Manus披露预测性年度收入为9000万美元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沉寂一段时间后,在年初掀起一轮AI Agent热潮的Manus终于又有新动向。

8月20日消息,在一场由Stripe于新加坡举办的活动上,Manus首席科学家季逸超(Peak)表示,“公司收入运行率(RRR/Revenue Run Rate)为9000万美元”。

收入运行率(RRR)是一种财务指标,通常被初创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公司用来预测年度收入。计算RRR的方法取决于可用的收入数据类型,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根据已有月度收入数据,将一个月的总收入乘以12来得到预测性年度收入。

Manus最新发布的Wide Research

自年初获得超出团队预期的全球性关注后,Manus在大众视野中的形象更大程度上是在被推着走。在产品定位、市场选择、融资进展等一些颇有话题度的问题上,创始团队有限的回应也往往被大量网络信息所覆盖,这种情形在公司决定将总部迁往新加坡后更甚。

披露RRR数据或可视为Manus要在市场定位上找回一些主动权。

这种态度已然经历了一种转变。今年7月初,创始人肖弘曾在个人社交平台表露过,“从不主动提及ARR(年化经常性收入),即便用最严谨的口径对比,我们在这个指标上取得的成绩也比世界范围内公开声称自己是最快的产品们都更好。一方面是不想吹牛或者吓人,另一方面是觉得这种表述本身也不够ambitious(有野心)。” 

现在,无论看起来是否仍有“不够ambitious”的成分,Manus的确需要适时输出一些信息,为自己建立一定的坐标轴,以支撑公司更长期的目标。 

作为一家定位全球化市场的中国AI初创企业,Manus的出海之路一度备受质疑。7月9日,有媒体报道Manus已将全球总部从北京迁至新加坡,这背后有国际化加速、应对跨境合规等多方面考量。结合此前Manus所受到Benchmark投资等新闻,一些声音认为其正在背离中国市场。

随后,7月19日,季逸超通过技术博客总结了在 Agent(智能体)研发与训练上的经验教训,包括为何采用“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而非自研底层模型,并分享了多次智能体框架调整的细节。尽管这也是一次罕见的团队公开发声,但也受到了没有回应核心问题的质疑。

据界面新闻记者从Manus方面了解,前述总部迁移决策中一个最基础的现实是,Manus的核心技术依赖于调用大量美国底层模型的API 接口,而这些模型服务尚未对中国大陆开放。与此同时,为面向全球用户市场,在各国数据保护监管环境持续收紧的情形下,新加坡所参与的《跨境隐私规则》(CBPR)框架成为其成为处理美、澳、加、日等多国用户数据的合规枢纽。

Manus要走向全球市场已成既定事实,而团队也在持续强调自己的中国属性。

在前述总部迁移消息释出当天,肖弘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

而在更早于此的6月,肖弘写道,“如果我们希望Manus长期存在,只有一个可能性:成为世界级的公司。”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