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我的新疆故事丨菜篮子里的民生跃迁

adminddos 2025-07-21 20:58:00 1 抢沙发
我的新疆故事丨菜篮子里的民生跃迁摘要: ...

邓随新

各种变化里最贴近百姓心窝的,莫过于 " 菜篮子 " 的变化。退休前,我在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亲历了菜市场从 " 马路摊位 " 成为 " 智慧市场 " 的过程。

8 岁那年冬天,父亲第一次带我去买菜。菜市场就设在马路边,车辙翻卷,尘土飞扬,商贩支着简易摊位,叫卖着自家种的土豆、白菜、萝卜、恰玛古。有次我放学路上,看见菜摊边扔着几个蔫辣椒,我如获至宝捡回家,母亲便用它炒了一盘难得的鲜菜。父亲总念叨,1955 年自治区成立那天,国营菜店破天荒供应了哈密瓜,那香味儿足足飘了半条街,成为街坊四邻长久的热议。

20 世纪 80 年代新疆一个卖羊肉的摊子,商贩正用杆秤为客户称重。图片由《新疆通志质量技术监督志》编纂办公室提供

春风吹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转折,新疆菜场 " 第一跳 "。各地农贸市场如雨后春笋,露天摊位陆续换成了遮风挡雨的简易大棚。菜篮子里的花样日渐丰盈,肉蛋禽敞开供应,票证悄然退场。外地的日用品、服装、小电器也涌上摊位。个体经营户多了起来,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市场门口的公平秤,也从沉重的铁砣秤换成了精准的电子秤。

2003 年,我在《现代质量》杂志社工作,将目光聚焦菜市场改造升级,有幸深度参与了多个项目。从科学规划布局到严控卫生标准,从守护食品安全到校准计量器具,我笔耕不辍,记录下每一次市场硬件的提升和食品质量管理的强化,这些都是时代进步的生动注脚。

2007 年,在和田的菜市场,我见证了新疆菜场 " 第二跳 "。卖干果的摊位上醒目地挂着 " 诚信示范户 " 牌匾,电子秤锃亮如新;卖肉的摊位用上了冷藏柜,蔬菜区悬挂着电子屏,实时公示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时代前进的足音,在这里清晰可闻。

近年来,农贸市场迎来变革,实现了 " 第三跳 "。" 互联网 +" 赋能传统菜场,指尖轻点,新鲜蔬菜送上门,公平计量深入人心。随着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质量安全标准建立,食材来源可追可溯。2023 年,新疆特色农产品实现 100% 全程可追溯,完成了从人工检测到数字化智能溯源的历史性跨越。

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果蔬都要接受农残检测后才能进场交易。 王晓燕 摄

小小菜场,映照大大民生。自打农贸市场深入千家万户,隆冬腊月也能吃上顶花带刺的黄瓜、鲜红饱满的西红柿,四季餐桌再无短缺之忧。菜场的蜕变,正是新疆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缩影。如今,全疆各大农贸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动辄百吨以上,全疆最大的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可达数千吨,菜价稳、品质优,消费者投诉率大幅下降。

菜市场虽小,却是连接着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的关键纽带。它让农民直面消费者,有效增加收入、提升农业效益;它降低流通成本,加速农产品周转;它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70 年弹指一挥间,新疆菜市场走过从马路摊点、大棚集市到标准化智慧化市场的非凡历程。与之同步脉动的,是老百姓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红火日子。如今,每当我漫步于焕然一新的菜场,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方寸之地,如同一块晶莹的棱镜,折射出新疆民生事业的璀璨华章,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时代奔腾向前的强劲脉搏。(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整理)

相关新闻:

我的新疆故事丨墨玉十年 沙海生花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 · 吐尔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