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黄胜
7月22日,(SH603389,股价25.03元,市值65.77亿元)再度涨停,复牌后收获2连板,23日其股价再次大涨。过去一个半月内*ST亚振三次停牌核查、监管多次重点监控,仍挡不住资金蜂拥而入。这一幕,堪称2025年A股最荒诞的“行为艺术”。
*ST亚振此番股价大幅上扬,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紧密相关。4月17日,亚振投资将30%股份以5.68元/股协议转让给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实控人易主。随后,吴涛抛出溢价为零的21%部分要约,最终20.47%股份接受要约,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升至50.47%,牢牢锁定控股权。对二级市场而言,新主进场往往意味着后续将有资产注入、业务转型乃至借壳上市的大动作。在IPO审核趋严、借壳成为“稀缺通道”的当下,*ST亚振被贴上“壳价值”标签,游资顺势点火,散户蜂拥接力,股价迅速脱离地心引力。
然而,*ST亚振基本面业绩并不乐观。2024年报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上半年预亏3300万~3950万元。最新滚动市盈率为负,市净率却高达24.34倍,远超家具制造业平均2~3倍的水平,甚至比部分行业龙头贵出近十倍。这意味着,投资者正在用白马股的价格,买入一家随时可能退市的资产。
面对这场非理性狂热,监管之剑已然挥下。7月22日晚,上交所通报直指部分投资者在交易中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并果断采取“连续实施暂停交易”等监管措施。
然而,监管此次出手收效甚微。7月23日,*ST亚振股价全天震荡起伏,至尾盘突然大幅拉升,收盘大涨4.99%,股价创新高,自4月低点累计暴涨435.97%。
*ST亚振的股价迷局,是资本市场投机泡沫的典型切片。新主入局虽带来想象空间,但公司深陷退市边缘的困境并未改变。当资本运作的光环褪去,支撑股价的唯有扎扎实实的业绩与可持续的成长。无视基本面、击鼓传花的游戏终将曲终人散,徒留一地鸡毛。交易所的监管利剑已高悬,市场参与者更应保持清醒——火中取栗,终将灼伤自己;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终将坍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