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时行工作室
增聘背后的信号:离职前奏与市场震荡
7月22日,招商基金一纸公告宣布:陆文凯正式增聘为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代码:217021)的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翟相栋共同管理这只规模81.32亿元的基金。
看似常规的人事调整,却在市场掀起波澜——这是翟相栋唯一在管的产品,而他刚用三年时间将这只濒临清盘的“迷你基”(规模曾不足4000万元)推向百亿巅峰,2024年规模一度达到了100.17亿元。
公告发布后,投资者敏锐嗅到异常。行业惯例显示,“先增聘共管、再卸任”是基金经理离任前的标准流程,如中欧基金丘栋荣、景顺长城鲍无可离任前均如此操作。
据报道,翟相栋后续将卸任其在管的相关产品,职业生涯下一程或是私募。
对此,招商基金回应,基金经理变更是公司基于整体投研团队长远规划、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及产品管理的切实需求做出的正常调整。
翟相栋:草根逆袭者与他的“翻倍基”神话
翟相栋的崛起是公募行业的传奇样本。这位TMT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履历并无显赫光环:从券商研究员到私募投研,2020年加入招商基金后甚至任职于固收部门。
转机始于2022年4月,他接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后彻底重塑基金:
业绩爆发:2023年收益27.25%,2024年达30.16%,截至7月22日,2025年年内再取19.05%回报;任职三年时间,任职回报达115.81%,年化回报26.84%,同类排名第5;
规模跃迁:管理资产从4000万元飙升至2024年末的100.17亿元,24年年报显示,机构持有占比达69%,成为招商基金权益门面的支柱;
打法鲜明:以“高赔率配置策略”捕捉TMT、军工等高成长赛道,在港股互联网龙头低位加仓、高位减持的操作中展现灵活交易能力。
然而神话背后暗藏裂痕。2025年二季报显示,该基金规模骤降20亿元至81.32亿,部分投资者已提前赎回,似是对变局的预感。
招商基金的困局:人事地震与信任危机
翟相栋的潜在离场,是招商基金系统性动荡的缩影。据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公司已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固收顶流马龙、权益名将贾成东等核心人物。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近一年新聘基金经理达22人,远超行业平均的3.80人——这种“新人换老将”策略被质疑削弱投研稳定性。
在此背景下,招商优势企业作为少数绩优产品,其人事变动牵动着投资者最后的信任神经。新任总经理钟文岳虽强调“夯实投研底蕴”,但平台型团队的建设显然未能抵消明星流失的冲击。
正如晨星中国孙珩所言:“‘奔私’让基金经理从打工人转变为掌舵者,这种吸引力难以抵挡。”但对投资者而言,明星光环褪去后,平台实力与策略延续性才是资产安全的真正屏障。
投资者的抉择——去留之间的理性坐标
基金公告发布后,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的讨论区涌现基民留言:“看到增聘就知道要换人了”。
陆文凯的接任面临双重挑战:他擅长的“均值回归”策略与翟相栋的“高赔率成长”风格虽有行业重合,但前者更强调均衡分散与逆向布局。当激进增长遭遇稳健回归,基金原有的进攻性是否存续?答案需时间检验。
公募基金的真正课题,或许不是阻止人才流向私募,而是构建不依赖个人的投研体系。当招商基金将陆文凯推向前台时,承诺“保持策略延续性”,但市场更期待看到:那些曾被明星经理拯救的“迷你基”,能否在团队化运作中延续传奇?
基金净值曲线终会穿越人事更迭的波澜,但投资者需要的,始终是那条持续向上的轨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