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少儿武术搏击(报名咨询)1891-5555-567:苏州少儿搏击武术散打(报名咨询)1891-5555-567-陈思呈专栏:两名不幸的母亲

  • 2025-07-24 16:53:23
  • 1

杜拉斯的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有一名令人印象深刻的母亲。她曾是优秀的大学生,在法国北部一座村里当了两年的小学教员。1899年前后,她嫁给一位小学教员,一起递交申请,被任命前往当时人们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块大殖民地。随后命运改变,她终其一生,都再也无法离开这片绝望的土地。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谭立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8月版

她丈夫去世后,她教法语课,教钢琴,十年后用积攒的钱向殖民地地籍管理局购买了一块租借地,然后母子三个来到平原。命运给出它的骗局:这是一块盐碱地,海水退潮后它的盐碱土竟有十厘米厚,有成熟期的稻谷的根那样的长度。这样的土地又如何能种植庄稼呢?

然而母亲无法放弃她的天真。此前,她相信地籍管理局,对殖民地官员的贪婪毫无所知。此后,她甚至企图相信太平洋!她用自己的费用去购买红树来支撑堤坝,带领两百名平原农民,用六个月时间,一起构筑了这条堤坝。

但是,在太平洋的海水中,螃蟹把这些堤坝鼓捣成漏勺,这条堤坝一夜之间崩坍了。

电影《抵挡太平洋的堤坝》(2008)剧照

很明显,筑建这条堤坝是生活中一个有象征性的事件。她企图拦截大海,拦截像海涛一样凶猛的命运。

她对自己的人生,何等不甘啊,因为全是重重叠叠的失败,好像由一个个的空洞组成了她的一生,并且老了。当她种了一棵需要一百年才能成材的树,乌木树,她突然哭起来,因为她的人生,不能在这片土地留下痕迹,只有这么一棵可能看不到它初绽花朵的树。后来她儿子把这棵树拔掉了,从此她都只种生长迅速的香蕉树。

这种不甘,让她对生活充满愤怒,尤其是对她的两个孩子充满愤怒。她折磨他们。

苏珊和哥哥约瑟夫都明白,如果他们不离开母亲,他们就无法谈恋爱,无法平静,无法在生活中有所作为。但母亲承受了那么多的不幸,“这使她更变成了一个拥有巨大诱惑力的魔鬼”。他们也无法离开她。

这是一个足够不幸的母亲。曾经过度地热爱生活,“正是她那持续不懈、无可救药的希望使她变成了对希望本身完全绝望的人”。最后她也失去她唯一拥有的,她的儿子女儿。

尽管不应该做出比较,但我难免联想到了另一个同处在苦难中的母亲,《愤怒的葡萄》。母亲在1937年带领一家人举家向西迁移,全家在饥饿和绝望中前进,13口人中包括怀孕的大女儿罗莎夏和女婿康尼。半路上女婿康尼受不了这种苦,不辞而别。最后罗莎夏诞下一个死婴。到了加利福尼亚,13人剩下8人。

《愤怒的葡萄》,【美】约翰·斯坦贝克/著 王一凡/译,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2019年6月版

但到加利福尼亚并不是绝望的终点,只是起点,接下去他们一家都无法找到工作,终日在饥饿的边缘挣扎。但他们活下来了。从各种各样的苦难中活下来。他们活下来很重要的依靠是这位母亲,更确切地说,是这位母亲身上的爱。而她并不仅只是爱她的孩子。

最初出发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商量着要不要带上牧师凯西,因为车子实在坐不下了。母亲说:“不是行不行,要问肯不肯。车上根本没有空,顶多只能搭六个人,可是我们有12个人一定要去,再多添一个没什么坏处。”这样的坚定和爱,一直持续全书。所以经过这流离的长路,在食不果腹的加利福尼亚,他们一家的灵魂,一个都没有失落。

苦难是无法比较的,无法说,哪一种苦难更加难熬。但《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不会比《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更容易。那到底是什么让前者没有在绝望中疯狂?没有在绝望中折磨她的孩子,没有变成饥饿的奴隶?是信仰和神性。

电影《愤怒的葡萄》(1940)剧照

这位母亲知道,只有神性能救我们于苦难之中。所以,当罗莎夏诞下的是一个死婴,绝望之中,这位母亲教自己的女儿,用这看起来已经显得多余的乳汁,救活了一个濒死的男人。

当时,一家人被迫在暴雨中找到一间小茅屋暂时栖身,遇到一对父子,年幼的孩子哭着说,爸爸已经六天没吃饭了,他偷了块面包给爸爸,但爸爸已经咽不下去了。

母亲与罗莎夏无声地交流着。需要知道,此时的罗莎夏,还沉浸在痛苦中,生不如死。但她明白母亲的意思。她沉默了很久之后说,我同意。母亲让其他人都到外面去,她让罗莎夏把衣服松开一边,告诉那个男人,“你得吃一点才行”。

这个行为,不但拯救了那个濒死的饥饿中的难民,也拯救了罗莎夏自己,因为,让一个痛苦的人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一个有神性的人。

让一个刚刚诞下死婴的绝望女人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她就能活得下去。因为这个母亲自己,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才能在苦难中活下去。这就是她作为母亲的传递。而这份传递,那个在太平洋上建筑堤坝的母亲,却无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