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此,新浪财经年度策划《金融新启航》特别推出《财富领航征程》系列访谈栏目,深度对话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共谋行业发展之道。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理财行业应如何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期《财富领航征程》对话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增武。
在经历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后,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在走向更成熟、更稳重的发展阶段。而随着长期财富的积累与创造,家族企业财富管理问题也正发生在国内企业家身上。
对此,王增武从国内一、二代企业家角度分析称,现如今,一代企业家群体对“家企分离”的意识几乎为零,比如,其自行购买的车辆及其他财产或会登记在公司名下,致使所有权可能发生改变。相比而言,二代企业家群体则更具备相关风险的规避意识,其“法商”思维能力更强,做事考虑前因后果,且在投资理念上,更懂得利用法律武器做风险隔离防范。
此外,谈及理财资源配置问题,王增武认为,投资者应多加关注“安全资产”。他建议,可以在拥有30%安全资产的情况下,剩余部分再配置保障性产品(例如保险产品)、权益类产品或银行理财产品。
一代企业家“家企分离”意识几乎为零,“法商”思维亟待加强
“一个时期的市场发展,由当时的财富管理市场生态决定。”王增武表示,财富管理市场的生态应是“共富的生态”,即共同富裕的生态,正是此种“共富的生态”决定了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追求公平,而非一味追求效率。
因此,在经历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后,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也正在走向更成熟、更稳重的发展阶段。
那么,在上述新规背景下,我国财富管理机构是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王增武对此表示肯定,但不同之处在于,有的机构受影响程度较大,有的则相对较小。
此外,王增武还提及了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状态。他表示,从公募基金角度看,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时间;从理财子公司角度看,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亦有20年之久,在此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处于彼此“交替上升”的发展状态,此意味着,两种类型机构的财富管理规模占比“时多时少”。
谈及原因,他解释道,主要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竞合”状态,即竞争与合作状态下彼此发展。而在未来,双方也将在“竞合”过程中呈现两极化演变,其中,“两极化发展”具有两层含义:
其一,从产品类型看,银行金融机构应以稳健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可适度侧重有一定风险的产品。其二,银行金融机构更应发挥其制度优势,比如从个人或企业对冲风险角度,保险法、信托法具备对冲风险的制度优势;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券商、私募乃至公募基金,更应关注家庭财富增值服务。
那么,相对于普通客户,高净值客户风险投资呈现哪些特点?王增武表示,对比来看,高净值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更强,更偏向风险性投资,同时,其投资方向也与当下经济环境和时代脉搏密切相关。
另外,从资源配置看,科技领域、生物医疗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均是高净值客户未来关注的重点。
在长期的财富积累与创造下,家族企业财富管理问题也正大规模发生在国内企业家身上。
王增武从国内一、二代企业家角度分析称,一代企业家群体对“家企分离”的意识几乎为零,例如,其自行购买的车辆及其他财产或会登记在公司名下,致使所有权可能发生改变。相比而言,二代企业家群体则更具备相关风险的规避意识。
他进一步表示:“二代企业家的法商意识较强,做任何事考虑前因后果,并且在投资理念上,会利用法律武器做风险隔离的防范。”
那么,什么是法商意识?王增武表示,在金融领域,“法商”的含义是利用现有的金融制度,去对冲潜在的交易风险。在国内,现阶段能对冲交易风险的制度便是信托法和保险法。
值得注意的是,王增武还提及此前被热议的“客户家族信托被击穿”一事,他对此表示,不论“击穿”与否,此事并非制度本身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私人银行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规模增长转向价值深耕,期间是否有何瓶颈?在王增武看来,不存在瓶颈问题,任何阶段均存在结构性机会,而此种机会的把握在于机构的前瞻性判断。
前瞻性从何而来?王增武对此表示,前瞻性从研究而来。现如今,有的金融机构只顾“埋头苦干”,而不“抬头看路”,“勤劳”固然重要,但仍需看清前路方向。而“抬头看路”的过程,不仅需要前瞻性判断,也需要相关研究支撑。
“招行与贝恩公司每两年均会发布一篇私人财富报告。”他进一步表示,此报告不仅是招行对客户的全面调研,同时也是为后两年私行业务发展的推进与指引。
此外,谈及家族办公室,王增武认为其功能是将供需双方的有效需求进行有效匹配,与私人银行业务相比,其被形容为“更高级的私行业务”。
他表示,有的人将家办形容为“纯粹为富人服务的业务”,但事实上,家办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金融服务的较高表现形态和形式,不应对其产生偏见,目前来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的核心应用在于预测信息,银行应设置风险容忍度管理
Deepseek、ChatGPT等横空出世,在各行各业掀起一股“AI新浪潮”,从家族财富管理领域角度看,王增武表示,AI在资产定价、财富增值、财富传承,企业治理、风险控制等层面,均扮演重要角色。
数据是AI的新战场,王增武认为,虽然它蕴含多种定义,但其中最重要的在于预测信息,它不仅可以对过往历史进行梳理,同时还可以对未来情形进行风险预警,包括潜在的KYC维度预警,均具备十分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不过,在他看来,AI等人工智能的核心局限在于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局限,尽管它们能够模拟某些思考,但缺乏真正的意识,因此只有人类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未来才有创造更多可能的机会。
此外,谈及“科技金融”,王增武表示,其与“金融科技”是两种概念,具体到科技金融产品,从狭义角度看,主要是指如何利用金融更好赋能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企业融资的生力军,在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面,除了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增强信贷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风投”意识进行信贷投放。在他看来,商业银行需要设置风险容忍度管理,当不良贷款数额超过其设定的容忍度时,可以快速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中潜在的损失。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更好评估一家科技型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核心人物问题,王增武认为,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软实力评估,而非仅囿于同质产品的“内卷式”差异化竞争。
另外,从架构上看,他表示,商业银行采用“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分行科技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的三级架构体系无可争议,此种架构能够更好促进银行业务发展。
但除此之外,他强调,商业银行更应将业务重心向提升服务倾斜,以此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在王增武看来,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理念才是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根本,只有将服务做到客户心坎上,持续改善服务事项,才能增强品牌认可度。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地方监管部门也应将银行服务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并采取多项措施对其加强监管。
商业银行需增强核心竞争力,投资者应关注“安全资产”配置
在当前经济形势与监管政策背景之下,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在2025年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王增武表示,我国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在此体系内,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信任程度必然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制度优势。
他进一步表示:“若商业银行能够把握好其中的优势,未来势必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若无法把握,从发行产品角度看,理财亏损幅度可能超出预期,导致收益为零或为负。”
从挑战方面看,王增武表示,当前商业银行最大的挑战在于,低利率环境下如何实现稳健收益。
回顾2007年,当年被誉为理财元年,大量理财产品也在彼时陆续到期,但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与此前银行宣称的动辄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收益率相差甚远。
王增武表示:“不论在彼时或是当下,我们仍然呼吁,商业银行需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那么,从金融角度看,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他认为,主要在于其定价能力及风控能力,但遗憾的是,两者至今未得到显著的改进。不过,一旦改进得当,商业银行即便在低利率环境下与券商等机构做对手方的套期保值,也可实现稳健收益。
此外,谈及投资者最为关心的理财资源配置问题,王增武认为,其应多加关注“安全资产”。
那么,何为“安全资产”?他对此解释称:“每位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定义不同,具体来看,其一,安全资产的收益至少不能低于通胀或抗通胀产品;其二,具备流动能力,可以随时变现;其三,易于存储。”
王增武建议,投资者可以在拥有30%安全资产的情况下,其余70%的资产再配置保障性产品(例如保险产品)、权益类产品或者银行理财产品,此意味着,投资者需要在做好安全资产配置的前提下,再进行多元化配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